◆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的老师会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等要求,在上课前对教室座位进行相应排列。
教育专家:
孩子的好成绩绝非“换座位”换来的,与其迷信“黄金座位”,不如帮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你家孩子坐第几排?”这是不少家长聚在一起常会聊起的话题之一。在他们眼里,帮孩子在教室里找个“好座位”,事关孩子的成绩,非常重要。
一头是家长们的“座位焦虑”,另一头则是一线班主任不得不面对的“排位江湖”:学生家长常以“孩子坐在后排看不清”“边上同伴太调皮”等理由要求帮孩子换座位,而老师又不得不面对孩子们身高差异、调整座位后其他家长提出异议等诸多现实难题。
困扰家长甚至老师的“排位焦虑”该如何解决?记者采访了沪上多所中小学后发现,相比“被动”地为孩子调换座位,不少老师在缓解家长“座位焦虑”上也有不少妙招。
教育专家则提醒家长,孩子的好成绩绝非“换座位”换来的。与其研究“教室里哪个座位最好”,不如尽快协助老师、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拥有适应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
事先征询,让孩子落座于期望区域
在近日一项关于学校“排位焦虑”的网络调研中,不少一线老师留言叹“苦经”。有的说:“100个家长有100个要求,实在无法一一满足”;也有人云,“有的家长不仅焦虑孩子坐在哪儿,还焦虑跟谁坐,想起来就头疼。”
还有一位小学老师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学生换座位,很容易引发家校矛盾,“有家长甚至因为孩子新学期被换到教室后排的座位,直接把老师骂哭。”
在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靠着排座位“权力下放”一招,家校矛盾大大减少。
“在我们学校,绝大多数班级座位是传统的‘插秧式’排布,但几乎没有家长会因为座位问题来找老师,原因是我们会基于儿童立场考虑问题:在排座位之初,就充分征求孩子们的意见。”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校长王平坦言,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身高参差不齐,而家长们的要求也五花八门,确实众口难调。
比如,有的孩子希望坐在前面,靠近老师和黑板,但也有的孩子反倒觉得坐在前面视角不佳,且容易“吃粉笔灰”,更愿意坐在后面。因此,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各个班级,会在每次排座位之前,先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将所有座位分为前部、中部和后部三档,让学生们根据各自身高和偏好自主选择座位区域。按照绝大多数孩子的需求,班主任会进行初步排位,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坐在他希望落座的区域内。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孩子,班主任则会根据实际进行微调,将这些孩子尽量安排在接近老师视野的教室中前部,或让他们与班干部相邻而坐,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
有趣的是,在向全员征求意见后,该校20个教学班里甚至还出现了二、三个教学班放弃“插秧式”排位,采取小组合作的“围坐式”排位。
“在充分尊重儿童主观意愿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排位矛盾也就迎刃而解。”王平说。
按需调整,同桌可能不止一个
在排座问题上,不少家长除了在意孩子“坐在哪排”,更在意的是“孩子的同桌是谁”。
“如果孩子不止一个同桌呢?如果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根据具体课程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座位,不再是两名学生固定坐一起,而是三个、四个甚至五名学生不固定围坐,那同桌焦虑是不是就缓解了呢?”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徐谊说,该校作为“问题化学习”的母体实验学校,对于合作学习的探究由来已久,而教室座位排布,正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区别于传统课堂,合作学习对教室座位安排有不少讲究。比如,多采取“围坐式”排布,且排列形式多种多样,有“田字形”“品字形”“扇形”“马蹄形”等等。学校会根据小组讨论、自主研究、项目路演、工坊设计以及实验操作等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等要求,在上课前分别进行调整。
“在我们学校,年级越低的学生,围坐的机会就越多,以此鼓励大家通过合作学习,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而到了初中高年级,学生们更加需要阅读或独立学习空间的时候,则可以随时调整成单人单座。”徐谊说。
升降课桌,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吃亏”
在家长群中,确有不少人迷信“黄金座位”,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座位有较密切的联系。对此,上海市特级校长、市八中学校长周政直言: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跟座位所处的位置并无太大关系,而是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坏。通常而言,只要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无论坐哪一排,都有可能取得优异成绩。
“一个标准化的课室,并不存在所谓的‘视听死角’。但学生的视角最好也不要一成不变。”周政介绍,学校每周会让学生以纵列为单位调整座位。虽然大家所处的前后位置没变,但学生的课桌是可升降式的,可由学生自行根据需要调整高度。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坐在后排,老师不容易关注到,会比较‘吃亏’。但事实上,如今的高中课堂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在教学上,我们动了很多脑筋,通过课程和活动的针对性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周政介绍,该校的课堂里,几乎每节课都有讲练、讨论、演讲等多个环节,每个学生都会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创新,可以方便授课老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从根本上打消家长所谓的‘孩子坐在后排不受关注’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