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记忆|记忆中的“年”

2021-04-09 16:43:50 作者: 寻味·记忆|

凝心聚力创佳绩

砥砺前行谱华章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

自从从事公交岗位已经20多年,也已经20多年没在家中过年三十了,现在的春节总感觉较过去缺少了浓浓的“年”味,缺少了很多亲情。我记忆里的春节,印象最深的是在80年代,80年代的过年特别有仪式感,一进了腊月也就是阴历十二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过年的节奏:摊煎饼、蒸馒头、大扫除、做新衣、添置新家具、做豆腐、杀鱼宰鸡或杀猪宰羊等等,总之就是尽最大努力为过年准备吃穿,让自己的家里更干净,更新鲜。当时有句俗话"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进入腊月后,外出打工的都陆续回家了,家里就开始计划着一项一项的购置年货。先是给家里每个人添一件或一身新衣服,如果钱不够用,就尽着孩子和老人,那时候的春节被赋予了很多的意义。由于80年代的农村经济生活都相对没有那么富裕,平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只有到了春节,才有机会买新衣服穿,买肉吃,才会为家里添置一些新用具。我们那里春节家家必买的食材就是猪肉,有了猪肉才好像有年的味道。过年了,要么是自家杀猪,要么是去集市上买,猪肉可以用来包饺子,也可以做其他菜肴。但在我的记忆里还有最难忘的,就是要多割几斤肉,到了年关的前几天要提着送给爷爷、奶奶,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孝敬之意。这也是我们那里的习俗,结婚成家后的子女,在过年时要奉给父母几斤猪肉。其他要购的就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门神、对联,老天爷、灶王爷、财神爷贴纸等,也是表达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寄托。

80年代回忆特别多,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家户户条件基本相同,贫富差距不大,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互相没有猜疑和挑剔,一家有事家家帮忙,那个年代真好。小时候快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乎打扫房间里的墙壁上的灰尘,家里大扫除,洗被子,爸爸妈妈忙碌辛苦没有怨言。

三十早上我们和妈妈一起贴福字对联,那时候是用白面做的浆糊贴对联,那样粘的牢固。妈妈会给我们姐妹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我们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开心的玩耍。作为孩子的我们,是真的丰富多彩。孩子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捉迷藏,或者挨家挨户地在门前捡那些未响的鞭炮,然后再人手一只响,把鞭炮一个一个地点着扔到空中。

晚上8点钟的除夕夜,则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的时刻。那时候不是每家都有点电视的,只有村里少有的几个有钱人家才会有黑白电视机。我们想看春晚, 那时的综艺娱乐不算发达,所以春晚成了一年一度的娱乐大餐,每一个春晚节目都觉得精彩,都能记忆犹新。

说起拜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放鞭炮,吃饺子,预示新的一年有个好兆头、好运气。吃完饺子,就给父母、家族内的长辈磕头拜年,同辈的一群人,浩浩荡荡,以拜年的名义,扫荡着长辈家的瓜子、花生、糖,一圈下来,赚的是衣服口袋全塞满。

小时候的春节,充满“年”的味道,小时候的春晚,也是最难忘的回忆。

作者简介

朱晓光,现任西部公司三队副书记。从事公交行业25年来立足本职工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市民需求,树立以乘客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乘客,一心一意为职工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