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豹垮了,必胜客取消自助:中国自助餐20年从巅峰到没落

2021-04-10 12:16:44 作者: 金钱豹垮了,

充满欲望的年代,一定有喷薄而出的消费。

所以1990年代末开始产生了大量初次消费。不少人家里的第一台空调,第一台私家车,第一台PC,第一套商品房都是在那个时候买入的。

自助餐同样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占有的强烈欲望,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自助餐用最极限的操作,提供了国人过去几千年都没有享受过的吃饭的自由。

它踩中了中国消费社会的节奏,是真正的版本之子。

而且在和金钱豹几乎同一个时代,涌现出了大量餐饮品牌。

湘鄂情09年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餐饮公司,号称餐饮第一股。

还有以精品川菜和商务正餐著称的俏江南,餐饮界老大哥国民餐饮之王小肥羊,以及小南国、苏浙汇这些。

这些品牌构成了中国餐饮的黄金十年,发展极为迅速。

从2000年代开始,中国正餐市场飞速崛起。光是2007到2012年,市场规模就翻了两倍。

这里挖个坑,关于中国餐饮黄金十年的代表品牌们是如何崛起,又如何衰落的,我有时间一定好好讲一讲。

可能是我年纪不够大 (其实就是穷) ,无论是90年代要穿正装的必胜客,还是00年代的高端自助金钱豹,我都没赶上。

我这一代对自助餐的回忆,多半是来自平价餐厅。

1998年,另一家名为好伦哥的披萨店开在了北京魏公村,主打39元的自助披萨。

很多同学可能都没听说过好伦哥,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穷人版」必胜客。

在1998年的环境下,39块钱一顿自助,虽然依旧谈不上是「便宜」、「日常」,但对偶尔想要消费升级一下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咬咬牙可以接受的价格了。

尤其是魏公村这个地方,四周高校环绕,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们都是好伦哥的优质受众。

在我看来,学生,尤其是男生是平价自助最重要的基本盘。

我上学的时候,身边男生基本上一个个都是饿死鬼投胎,加上踢球打球运动量大,食堂一顿饭至少六两起步上不封顶。

这种无限续菜的平价自助,对男生来讲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我高中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个啤酒屋,只要38块钱一个人,卖点是切片牛羊肉无限供应。

当年只要第二天和朋友约好吃自助餐,恨不得前一天中午开始清空肚子不吃饭。

上了大学以后,学校对面的自助烤肉就是我们一群男生的精神故乡。价格还算公道,不到40块钱一位,不限时间。

虽然肉很不新鲜,每次吃完当天晚上都要化身喷射战士,但并不能阻挡我们每个月都要朝圣上供。

现在想起来,吃自助餐与其说是平常美食,不如说吃的是胜负心。满怀着「吃回本」的想法,进入餐厅和食物决一胜负。

而自助餐厅与其说是做餐饮的,不如说是玩做空生意的。它就是靠做空你的食量,预计你吃不回本来赚钱的。

这一点很像健身房里的销售,会不厌其烦地向消费者灌输,办了会员卡一年或者几年后你会拥有和教练一样健美的身材。

但大部分人都是买卡一时爽,每天家里躺,办卡三年,原地踏步。

还有航空公司的随心飞产品。

当你购买随心飞的时候,你想象的多半是苍山洱海和大漠孤烟。但真要用了,不少人要么宅性大发懒得飞,或者被老板拖着飞不起来,要么发现根本抢不到位置。

扯远了,自助餐也是一样的,你怀着酒池肉林的想象和吃垮餐厅的目标进来,最后胃不从心地离开我们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消费能力,而容易低估餐厅老板对人性欲望的把握。

这里我想谈谈「做空」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底层逻辑悖论。

当盈利模式是「做空」之时,它会倾向于给用户提供更少、更差的服务。服务越少越差,利润就越多。

所以去吃自助餐,你很难吃到真正「最好」的食物和「最好」的服务。

很多几十元的自助餐,的确能吃到肉菜,而且鱼肉、猪肉、牛肉应有尽有吃到饱。

不过大部分都是一些最便宜的肉菜,例如牛羊肉卷之类的。饮料也都是冲泡酸梅汤或者果汁之类的。

如今,大而全的餐饮品牌正在逐渐让位于细分的餐饮品牌。

自助不再只是作为一种品类存在,而更像是一种通用模式。火锅、日料、海鲜等等各种大品类都可以做成自助,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只卖生蚝一个品类的自助品牌。

所以随着未来酒池肉林式的自助逐渐式微,反而会是一个「万物皆可自助」的时代。

人傻钱多的时代过去了,大自助的时代也过去了。就像我的青春,也扶着墙一步步走远了。

也许自助餐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粗糙、放肆,被不加掩饰的欲望填满。

当我们长大以后,会变得有钱吃高级餐厅,吃米其林,吃黑珍珠,也会学着养生,喝无糖饮料,吃沙拉轻食。

成长就是这样,学会活得有节制,隐藏自己的欲望,找到「对自己好」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