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态度丨课间10分钟 别让操场成为学生眼中“窗外的风景”

2021-04-15 21:00:21 作者: 有态度丨课间

不知从何时起,除了体育课,校园的操场上几乎看不到学生跑跳的身影,不少学校课间10分钟更是鸦雀无声。据媒体记者调查发现,“课间圈养”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普遍存在,还美其名曰“文明休息”。

回想以前,每当下课铃一响,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同学们在相互追逐着、嬉戏着、玩耍着,好不热闹。而如今,有的学校在课间10分钟里,仅允许学生们喝水和上厕所,不让下楼,只能在教室跟前后桌同学聊聊天。更有甚者,还设立了值日团队、值日老师进行巡查,将此作为班级之间的评比内容……如此,一“圈”了之,让人感到诧异的同时,更多的是悲凉!

孩子天性好玩,活泼好动、嬉戏玩耍、调皮捣蛋,本来是天性表现。可如今的孩子,在课间10分钟的时间里,却只能拘泥于教室那小小一方天地里,操场倒是成了学生眼中“窗外的风景”。

或许,“课间圈养”的初衷是在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校方为了营造安全可控的校内环境,不得已而为之;再或者,是因为某些学校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跑步、跳跃都受到场地限制,导致活动无法开展。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这都不能成为学校把孩子们“圈养”的理由。要知道,课间10分钟是孩子们恢复体力、视力、注意力必需的时间。且早有研究表明,动静结合更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便有了40分钟课时后,便要安排10分钟课间休息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孩子能够劳逸结合。反观现在“安静的课间10分钟”,让孩子失去的不仅是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机会,还错失了结交新朋友的时机,如此长期下去必然会违背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因此,课间10分钟理当还给孩子!若校方在安全隐患上有所顾虑,不如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普及安全知识,对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配备医疗救助团队和设施等,以便保障孩子的校园活动。从家长角度来看,孩子在学校若受到伤害,也不能一味地责难学校,应该和学校共同努力,教育和引导孩子增强安全意识。另一方面,社会各方应该从法律上,为事故划定界限给校方管理松绑,如北京、上海、湖北等多地就出台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将为其他省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此同时,还要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让生源分布更加合理,学校才有充足的活动资源和条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孩子课间“野”一点又何妨?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吧,让他们自由自在的撒欢成长。(杨小沐)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南海网评论投稿邮箱:sp0898@163.com 欢迎广大评论员积极投稿。责任编辑:林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