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亲情深似海 ——库尔班尼亚孜夫妇抚养弃婴的故事

2021-04-16 12:12:53 作者: 养育亲情深似

“去年秋季,我女儿拜热凯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兴冲冲地跑回家给我报喜,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时刻。”4月14日,新疆策勒县策勒乡阿日希村村民库尔班尼亚孜·加纳尼丁高兴地对记者说。

这是一种不因血缘关系而建立的深厚感情。拜热凯是库尔班尼亚孜给女儿起的维吾尔语名字。21年前,自从这名汉族女婴被抱回家,库尔班尼亚孜就把她视为自己的亲生女儿。

这段缘分还要从21年前的一个冬天说起。2000年1月,50岁的库尔班尼亚孜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开餐厅。有一天,他去菜市场买菜时,听到路边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出于好奇,他顺着声音走过去,发现有一个黑色的旅行包,包里放着个襁褓,里面是一个汉族女婴。

库尔班尼亚孜四处看了看,没有人影。谁把孩子放在这里?多危险呀!他在一旁坐了下来,等候孩子父母归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太阳已经西斜了,仍不见孩子父母的踪影。

1月的天气寒风刺骨,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微弱,库尔班尼亚孜的心也越揪越紧。不能再等了,库尔班尼亚孜抱起孩子朝家里走。回到家,妻子很惊讶,打开襁褓一看,是个瘦弱的女婴。孩子显然出生时间不长,脐带还没有脱落。因为哭了一整天的缘故,此时已哭不出声了,小脸上挂满了泪痕。襁褓里面还有一包奶粉,一个奶瓶,两件小孩的衣服。

库尔班尼亚孜的妻子赶紧调奶粉给婴儿喂,哄她入睡。几个月后,婴儿长得白白嫩嫩,库尔班尼亚孜的妻子越看越喜欢。

“当时我家有5个孩子,仅靠餐厅的收入养一家7口有点困难,再加上这婴儿落户、上学等问题,我和老伴为这些事情很头疼。”库尔班尼亚孜回忆说,“当时老伴说,我们的年龄也大了,能养得起这个婴儿吗?但我们不能眼睁睁地把孩子抛弃,真的舍不得。因此,我们收养了这个孩子。”

没有母乳喂养,为保证孩子的营养,库尔班尼亚孜和妻子到超市买了最贵的奶粉和米粉。而这些好东西,他们的那几个孩子小时候却从未吃过。

当时,库尔班尼亚孜和家人住的是出租房,条件不好,收养一个孩子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为了专心照顾这个不足百天的孩子,库尔班尼亚孜和妻子决定把在沙雅县开的餐厅转让给别人,带着孩子回到策勒县策勒乡阿日希村。

2000年4月,库尔班尼亚孜一家回到家乡。在当地派出所支持帮助下,夫妻俩给孩子办理了户口等手续,并给她起名为拜热凯·库尔班尼亚孜。

收养拜热凯后,家庭负担更重了。但是面对艰难和压力,他们的头却从来没有低过。“困难谁家都有,抬起头向前看总会找到路。”库尔班尼亚孜坚定地说。

时间如流水,拜热凯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去年秋季,当拜热凯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兴冲冲地跑回家给库尔班尼亚孜报喜的时候,库尔班尼亚孜甭提有多高兴。

可拜热凯的学费又愁坏了家人。为了凑齐学费,库尔班尼亚孜到处找亲朋好友借钱,在乡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终于在拜热凯开学前将她送进了大学。

拜热凯上大学后,库尔班尼亚孜一想起女儿就情不自禁地流泪,女儿突然离开这么远,他除了不习惯就只剩下了想念和牵挂。

拜热凯在电话里对库尔班尼亚孜说,她一定会好好学习,毕业后找份工作,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女儿毕业前,去江苏省徐州市看看她这几年学习、生活的学校。”库尔班尼亚孜高兴地说。

4月14日,71岁的库尔班尼亚孜·加纳尼丁大叔看着两个民族的女儿照片。古哈尔 摄

( 古哈尔)(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