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的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大多孩子的课外时间被校外培训占据,孩子累,家长也累,我们的家长为什么这么焦虑?家长如何才能减轻焦虑?近期国家、地方持续出台政策聚焦教育培训监管,传递出了什么信号?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搜狐教育《智见》沙龙邀请教育战略规划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书国,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家长代表、教育类公众号“海淀花生妈”安柏一起来聊一聊“校外培训”。
01
家长为什么焦虑?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校外培训?
在搜狐教育《智见》沙龙中,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提到,有关校外培训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适当的音乐、体育等的培训还是被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允许的,目前争论比较多的校外教育是要不要从事学科教学?而目前校外学科培训最受质疑的,就是校外培训的超前教育问题,高书国从自己孩子身上观察到,所谓超前教学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比别的孩子超前,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差距。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认为,很多家长也认识到,给孩子的超前教育对于本身学科提升是没有帮助的,但是他们还是被身边家长的非理性选择所裹挟着报班,并且还要报最好的班,他们身不由己。谁在裹挟着家长做出这样的选择?他觉得,这个罪责不应该只由校外培训来承担,有考试制度,也有教育机构不当宣传,还有家长孩子相互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育战略规划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书国
高书国对此表示同意,他总结,校外培训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在一段时间内,校外培训机构有其正面作用,推动了“社会化的学习”和教育机构市场的发展,但这个过程也加剧了竞争和焦虑。高书国说,在他所读书的年代,上大学录取率只有4%,80后家长成长的年代大学录取率在5%,90后家录取率在10-15%左右,录取率提高了,依然很多人读不了大学或者读不了好大学,同样,当这些人长大成为家长后置身于激烈的竞争中,反而对孩子上大学的期望更高,“中国的母亲可能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得到解决”,目前大多数家长,“看到不同收入,不同毕业的成绩,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的人,在社会上待遇不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还是想让孩子做科研,考公务员,但未来这些岗位和民间机构、企业等的收入等会相近,“我们需要跨过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已经走了10年,大体可能还要走5~10年的时间,过了这段时间可能会这种焦虑的心态会变得更好一些。”
02
未来教育和社会变化:学历这一纸证书不应该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在未来,我们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家长不焦虑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的?高书国说,以前,“我们只承认知识,而不承认技能”,因此目前我们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视还存在偏差,未来的变化,首先在于“对技术技能的承认”,我们将会摆脱一种“学历的,走独木桥的这样的恶性竞争” 。
相应的,未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教育?郑德林介绍,“未来教育并不是在建构未来的教育,而是对现在或者过去的教育当中不合适的一些地方做一些反思,做一些有可能的调整”,在未来,知识本位社会将会向能力本位变迁,人才评价标准也将会更加多元,但最重要的是,“看你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目前社会人才选拔依然还是以学历作为主要标准,郑德林说,“用学历那一纸的证书来去对一个人作出评价,这是社会成本最低的。”他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看法,学历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其比重在逐渐降低,同时,区块链等新技术介入生产生活尤其是教育中,将会更加降低学历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
高书国对此再做出了深入解释,在没有广泛标准的情况下,“认为学历是判定一个人聪明程度、知识拥有量以及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测试方法,这在一定时期是对的。”但是,从人的长期发展,人的一生中来看,他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有一定误区,人的发展路径并不一定只有搞学术研究这一条路,还有操作技能类工作可以从事。
他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孩子他的志向是什么”。孩子要走学术道路,还是要走实操类的技术路线。“对技能的承认和接受,”是解决校外培训发展畸形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未来中国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
03
校外培训的未来:看到家长群体的力量,与校内理清边界
近期教育部门频频出台校外培训监管政策,决心之狠,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这引起了广大家长的担忧和关注,为什么国家地方开始强力高频的监管校外培训?这传达一种什么态度?
郑德林向我们纠正,这是大众的一个认识偏差,监管并不仅仅对校外培训机构,实际上,对校内的监管和规范从未停止。为什么目前校外培训的力量听起来非常强大或者说监管政策十分严厉?他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家长没有核心的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加上部分家长自身的教育能力不足,必然会更多要求校外培训教育,家长的力量极大的影响着教育向更加良性和理性发展,但家长对自己本身所具有的这股推动教育变革的力量是“不认可”的,最终结果是让孩子受到伤害,相应的家长更加焦虑,形成一个负面循环。“校外培训机构目前存在的一些会加重焦虑,刷题等问题,这是市场的一种规律。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一个客观的背景,但是整体来讲,还取决于我们家长如何看待孩子教育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