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追梦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1-04-23 19:20:22 作者: 张雅:追梦路

记得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是单靠吃米而活着。”确实,人活着,得靠梦。梦是石,敲出希望之火;梦是星,引领人生方向;梦是舟,载着我们从此岸到成功的彼岸。有梦不觉夜长,有梦能耐凄凉,有梦能演绎“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算”的神话。然而,说句心里话,踏上讲台之初,自己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梦。

初为人师心无悔

20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学校。刚满19岁的我还不懂什么是教育,只知道把满腔关爱都给了学生。课堂上细心讲解,课余陪他们玩耍,似乎自己不是老师,就是其可亲可敬的“邻家大姐”。“爱生者,生爱之”,爱心的付出,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他们会把舍不得吃的西红柿送给我品尝,会把田里的野菊花采来装饰我的窗,会满怀喜悦到路边送我回家……就这样,我无忧无虑的工作着、快乐着,享受着孩子们给予的甜蜜。

就在这时,李春潮校长的一句话打破了我内心的平静,也打乱了我工作的节奏。他说:“张雅,五年内你必须成为知名教师,否则会平庸一辈子!”我一惊,是啊,“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出身平凡的我,难道会甘心平庸?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知名教师”。我四处听课,请老教师指导,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2年3月,在邓州市教研室组织的“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我一举夺得一等奖,并代表邓州市参加南阳市教研室组织的“十佳教学能手大赛”,再获一等奖。接下来的几年里,我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撰写的10多篇教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均获得市级一等奖,我被邓州市教研室聘为“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南阳市教研室又邀请我参与数学活动课程地方教材的编写工作……荣誉接踵而至,一时间,感到自己有些发飘。

梦醒方知路归处

莎士比亚说得好:“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现实很快就验证了这一点。2008年5月,我一路过关斩将,被教研室推荐作为唯一的一名选手代表邓州市参加省优质课大赛,领导和同事们都说,“只要去,稳能拿个一等奖回来!”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我轻敌了,结果只获得二等奖。惨痛的教训使自己警醒:“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想由“教书匠”蝶变为“教育家”,前方的路还有很长。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我开始正视自己,既“外引”,去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又“内联”,借助书籍、网络等资源,参悟吴正宪等特级教师的课堂“秘笈”。终于,我有了新的发现:还原生活,引领学生于生活中感知数学之趣,才能觅到数学教学之魂。于是,我沿着生活这根线,追寻着数学教学的真谛。崭新的理念,鲜活的形式,高效的课堂,我和学生一起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效应随之显现,2009年6月,我被评为“邓州市首届名师”。2011年至2015年,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5年9月,在邓州市教体局和白牛镇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张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了,工作室成立后,吸纳了一大批对小学数学教育有思考、有兴趣的名师及骨干教师共同学习研究,大家携手前行,抱团成长。

拔节生长向晴空

竹子为何总朝着晴空生长,只因触摸天空是它的梦想;人生为何总在拼搏奋斗,只因要实现心中坚定的志向。当2016年暑假,教育时报首次发出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召集令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在这里,我遇到了心中的“男神”——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是他,又让我领悟到了数学教学的另一番新境界。一年前,经河南省教育厅遴选,我被确定为“中原名师培育对象”。这是自己实现华丽转身的历史机遇,在近六年的培育中,我认真听专家报告,参观省内外名校,参与不同形式的教研,踏上了成长的“高铁”。在此期间,我也被调到城区新建的一所学校任教。2018年,我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中原名师考核,离成为一名“豫派实践型教育家”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可我丝毫不敢懈怠,《论语》有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清楚地知道,奋斗是涂抹青春底色的“法宝”,“ 筑梦扬帆,不负韶华”,当是自己铿锵的人生宣言。在培育英才的伟大事业中,即便做不了太阳,也要做轮月亮;做不了月亮,也要做颗星星;做不了星星,也要做蚂蚁一只,匍匐,摸爬,滚打,搬出属于自己的神奇。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与老师们结伴,在思索中前行,在实践中完善,在协作中共进;用思想影响思想,用行动引领行动,用成长带动成长,用幸福传递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