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从杨浦滨江到陆家嘴 探索时空影像与复调的跨界

2021-04-24 21:57:16 作者: 视频|从杨浦

相传2500年前,孔子听闻吕梁洪乃四险之最,带弟子观洪,看到山下奔流的黄河泗水,有感而发,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事变幻,韶光易逝,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年来却是亘古不变。直到今天,孔夫子的这句话依然充满了画面感和生命力。

在如今,上海杨浦滨江的公共空间“边园”,远处的发电厂旧址,缓缓流动的江水,充满废墟感的墙体,让身处繁华都市的艺术家邱岸雄深感自然与时光的伟力,并遥想当年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边园”原是杨浦工业区煤码头的一堵废旧墙体,2019年建筑师柳亦春借鉴中国园林的建造规则,将江边从生产的岸线改造为生活岸线的公共空间。邱岸雄有感而发,在APSMUSEUM的创始人汪斌的牵头下,与建筑师柳亦春,作曲家金望跨界合作,开启了一次充满实验性的展览《逝者如斯》。

4月22日,APSMUSEUM 春季大展“逝者如斯”在黄浦江畔杨浦滨江上的“边园”与位于陆家嘴中心的APSMUSEUM同时拉开帷幕,杨浦滨江的百年工业遗存与陆家嘴的喧嚣繁华以艺术的方式跨越贯通。展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担任策展人,世界著名建筑师、策展人斯坦法诺·博埃里担任学术顾问。

在杨浦滨江的“边园”,沿岸江景通过实时传输技术映射到APSMUSEUM的电子屏幕上,而美术馆内的场景也可以通过互动投射到“边园”内部的屏幕上,乐手演奏的中提琴与滨江展场的双簧管形成“复调”。而在馆内,白色的丝线以柔性的方式界定了空间。艺术家邱岸雄的创作通过一系列悬浮的人物剪影,以某种神话虚构的方式,投射于杨浦滨江的日常景致,这些影像和建筑师柳亦春在“边园”营造的废墟感和厚重感,形成了一种“虚与实”、“轻与重”、“时间与空间”的关照与互文。

“这两种体验是可以同时发生的,甚至两个人可以相约着同时在两个不同的展场通过这个视频进行互动,”展览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表示,“‘逝者如斯’讲述空间和时间的关系,‘边园’的废墟感跨越了时间,江边影像与艺术家的作品互相感应,形成内在关联。”

作为探索当代艺术跨界的非营利艺术空间,APSMUSEUM的此次春季大展跨越两个空间维度。“边园”作为望向城市江景的一道窗口,是承载杨浦滨江工业历史的容器。APSMUSEUM则为观众在喧嚣繁华的商业腹地提供纯粹艺术体验的通道。在空间与空间的跨越之下,《逝者如斯》融合建筑师柳亦春的空间重构、艺术家邱岸雄的剪影动画、音乐家金望的复调音乐,将两个空间以沉浸式互动装置的形式连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一个不断向前奔涌的状态,其实是非常矫健的,很有力量的感觉,它糅合了很多情绪在里面。”艺术家邱岸雄谈到此次展览的创作灵感时表示,这是一个不断磨合不断变化的过程。“把实时的江景作为背景是非常有意思的。我画出一些人与物在这个景色当中的状态,它又形成了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这个虚拟世界还带有一种神话气息的超现实元素,这些形象也许就是在文明之外的状态。”

作为龙美术馆西岸馆、艺仓美术馆的设计者,建筑师柳亦春近年来参与了上海黄浦江沿岸的一系列工业遗址改造项目。柳亦春表示,APSMUSEUM地处陆家嘴中心,在这个时尚的商业空间里面,它承担了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空间的功能。“我想是否能通过一种当代的虚拟技术,能够把美术馆的边界拓展到更广阔的公共城市空间。所以就想到了把这个边园的现场跟APSMUSEUM的现场进行连线,把美术馆的展场拓展到杨浦滨江的空间里面去。”

作曲家金望的室内乐作品曾多次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香港艺术节等音乐会上演出,并与杨福东、邱岸雄有多次合作。此次他为展览创作的音乐作品以无形的方式充满整个空间。穿梭和停留在白色流苏细线中的观众,可以在三个不同地点听到黄浦江的汽笛声、鸟叫声以及浪潮的声音。

“这个展览的深层次意义其实并不是表象的,我们其实还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给大家带来对当下这个社会更多的一些思考,对当下个人所处环境带来一些不同的反省。”展览出品人APSMUSEUM创始人汪斌表示,APSMUSEUM的创办初衷就是建筑跟艺术,艺术与空间的跨学科领域的互动。“不只是做公共艺术项目,我希望APSMUSEUM也可以在这个领域做一些实验性的拓展。”《逝者如斯》将以巡展的方式,与国内外不同城市进行连接, 6月下旬将移师秦皇岛阿那亚孤独图书馆,以一城一故事的方式开始巡展。为观众建立一条穿越时空的通道,突破物理空间的局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