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今天是“全国疟疾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科协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主办的“疟疾等媒传热带病防控技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建议,加强疟疾信息交流、技术分享和跨国界合作的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国抗疟经验走向全球。
疟疾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流行长达3000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自2017年以来,我国连续4年未发现有本土感染病例。2020年,中国正式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消除疟疾认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3年没有新发本土病例,才能算是消除了某种传染病,自从2016年最后一例病例报告以来,中国已经实现了近4年的无本土新发病例报告。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要知道仅仅在70多年前,中国年新增疟疾病例还高达3000万例。
但是,我国还面临着输入性疟疾的威胁,2019年仍有2600余例疟疾输入性病例。为此,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旨在强调我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推动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目前,我国持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保持我国消除疟疾的成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长期致力于疟疾等传染病的基础研究、防控体系建设、技术与产品推广与应用,在国内、东南亚、非洲等相关国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非卫生合作作出了贡献。在中国消除疟疾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多跨国机构和组织的帮助。像是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等就在中国消除疟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技术指导、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项目管理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在致辞中指出,希望进一步建立疟疾信息交流、技术分享和跨国界合作的机制,促进我国全面消除疟疾的愿景实现,并不断推进中国抗疟经验走向全球,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和圆桌讨论,总结了我国疟疾防控体系、技术、产品、标准等方面经验与成果,讨论了防止疟疾等媒传性疾病的技术与产品的应用,分析了在全球化条件下如何有效开展包括疟疾在内的媒传热带病防控协同、技术合作、标准推广应用等工作,为我国进一步防止疟疾境外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的成果、推进媒介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