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亿元改建动物园被质疑“不专业”,大象爱摇头,棕熊消瘦

2021-04-27 07:06:32 作者: 30 亿元改

等待着河马从水中出现的游客。

河马馆,水池中漂浮的杂物。

"大得惊人",这是太原动物园给花蚀留下的印象,容积率不高,游览时间多花费在往返各场馆之间的路上。目前,国外已有不少面积小但设计优良的案例,例如伦敦动物园,无缝衔接的场馆、丰富的动物种类、详细的讲解导览,足够让游客在15公顷的园区里参观许久。

"动物状态好不好,游客是有直观体会的。花30亿改建的这座动物园,无论是场馆大小还是建筑造型,都能感觉到它确实是花了钱的,但总让人觉得这钱花得不是地方。"花蚀说。

蹲在枯树枝上的猴子,摆弄着游客丢弃的塑料包装袋。

多处展馆设计令人费解。猿猴馆的展间有良好的采光设计,在隔壁的灵长类展馆内,金丝猴生活在密闭的空间里,没有窗户。对于北方而言,充足的光照对动物在室内生存尤为重要。

秃鹫展示馆的笼子里立着数十根钢管搭建的架子,像迷宫一样阻挡了秃鹫的飞行空间。花蚀认为"大型猛禽类动物只需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不需要做得那么复杂。"

在被铁丝网围起的百鸟园前,观赏孔雀的游客。

布满钢架的猛禽馆。

笼子中的白孔雀。

趴在玻璃上观察猩猩的游客。

亚洲猛兽展示区的护栏高度约1.5米,常有游客随意投喂食物和投掷矿泉水瓶。熊猫馆的设计花费了不少心思,游客可以走进场馆近距离观察,也可以走到形似"海龟壳"的弧状屋顶上俯视运动场。

大熊猫馆,坑式露天建筑。

猴山前的游客不时向坑中投喂食物。

亚洲猛兽动物展区,一只正在爬树的棕熊体型消瘦。

亚洲猛兽动物展区,标有"高压危险"的警示牌。

护栏外,游客正向黑熊展示区内投掷矿泉水瓶。

上世纪末以来,现代动物园的功能从娱乐性观赏逐渐转向保护物种多样性、动物行为研究、科普教育。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被视为业内典范之一,把大规模的研究基地设立在远郊,同时在城市中保留一个面向公众的园区。目前,国内动物园的发展有较快进步,动物福利观念开始普及,以改善动物圈养环境的丰容技术在上海、成都等地应用多年。

猿猴馆,一只猴子正在舔舐玻璃。

火烈鸟在饮用地面积水。

在玻璃前观看动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