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哄带骗、滴眼药水、上手掐疼……只为了让“身世凄惨”的凉山女孩流泪带货卖苹果。近日,央视曝光短视频造假套路,引发广泛关注。
不知从何时起,“卖惨营销”开始盛行。此前,一众电商挂着“滞销老农”的图片,狠狠收割了一波同情心。如今,“老大爷”变成“小女孩”,图片也升级成了视频,但卖的都是“假惨”,传播的都是赤裸裸的谣言。在短视频里,上述凉山女孩是个孤儿,上不起学。可实际上,孩子和爸爸、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在当地幼教点上学。而总结其间的套路,要么“凭空捏造”,摆拍悲惨故事,把自己包装成助人“圣母”;要么“移花接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被强行拼接,营造出某种假象……手法不算新奇,但颇具蛊惑性,不少网友不知不觉就上了当。
“卖惨营销”背后,其实是一种扭曲的带货生态。在流量为王的逻辑下,产品再好、品牌再硬,都抵不过一个能吸引眼球的悲情故事。因为在网络空间里,能击中人心柔软处,激发众人爱心、同理心、正义感的事件,往往能掀起不小波澜。以至于直播带货领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秀场不演戏,赚钱都费力;带货不流泪,主播难上位。
就拿炒作凉山女孩悲惨故事的团队来说,其视频里最多的就是年迈的老人、哭泣的孩子、破败的老房子。更可气的是,其口口声声说“帮助哑巴母子卖苹果”,但实际销售的却大多是市场上的苹果,并以此获利近30万元。这可真是,卖“假惨”又卖“假货”,一骗再骗!
直播带货本无原罪,但以谎言骗取更多订单,打着助人名义牟利,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涉嫌虚假宣传乃至欺诈,是在伤害公众感情、挑战法律底线。而当正义感一次次被恶意消费,难免会造成“同情疲劳”,网络公共空间更会深陷“狼来了”的信息传播困局,绝不能听之任之。
打击“卖惨营销”,平台责无旁贷。眼下,对演戏炒作卖货、“卖惨营销”等,相关平台纷纷表态要严打严惩。去年下半年,部分平台还联合发布了《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营销平台自律公约》,要求行业共享严重违法主播信息,完善违法行为处置公示制度。但从现实来看,漏网之鱼以及“换个马甲”就又活跃起来的还有不少。这就要求平台下更大的决心、出台更严厉的举措,真正“说到做到”。
与之同时,监管也要“跟上网速”。一边向“算法”要“价值观”,督促短视频平台负起主体责任;一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相关行为的打击力度。说到底,只有让造假者付出代价,网络空间才能更清朗更健康,直播业态也才能走得更远。
止谣看“治”也看“智”。于普通人而言,网上信息芜杂,我们当善于明辨是非,点赞、转发、下单都要审慎一些。没人买单,“卖惨营销”自然就会凉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