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成昱勋
极目新闻记者 成昱勋
通讯员 胡向辉 汪佳
视频剪辑 殷悦
实习生 张旭红 邹驰
实习生 张旭红 邹驰
1999年出生的柳金燕来自咸宁崇阳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外婆跟妈妈特别热爱提琴戏,只要哪里有戏看都会去看,由于从小受到外婆跟妈妈的熏陶,柳金燕从小对提琴戏便产生浓厚的兴趣。
刚满13岁,稚气未脱的她便跟团拜师学艺,开启了自己的剧台人生。舞台上,柳金燕一颦一叹,一喜一乐,颇具艺术功底。
面对很多其它更好的就业机会,她却说自己生于农村,长于农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们喜欢的是老腔老调的传统提琴戏,他们需要自己,她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老腔老调永远传唱下去。
8岁登台,8年时间一路成长为剧团当红演员
提琴一拉,这戏场子便热腾了起来,台下的观众无不拍手欢呼,只见一袭红衣襟飘带舞地从后台出来。举手投眉间透着一股干练清秀之气,明眸皓齿,一开口便震撼全场。
柳金燕13岁时抓住拜师跟团的机会,就此开启了属于她的戏剧人生。刚进戏班子的她没有任何基础与经验,那段那日子是非常辛苦难熬的,天刚亮就要起床练功、压腿、跑台步,每天下来都是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的。
2020年柳金燕进入崇阳县中洲提琴戏剧团,她说每次下乡,演出车只要一靠近村口,马上就会被围个水泄不通,四面八方的乡亲们都会赶来看剧团演出。
8年时间,柳金燕一路成长为崇阳县中洲提琴戏剧团当红演员,每年下乡演出达200次之多。“像燕子这样年轻,在‘手眼身法步’又有所造诣,而且还能够潜心坚守与传承提琴戏,是我们剧团捡到宝啦。”谈起柳金燕,中洲剧团的团长刘楚齐脸上满是笑意。
全县200多名提琴戏演员,95后已不足10人
“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我一想到如果我真的选择放弃了,那我们的提琴戏,这一份传统文化,是不是真的就后继无人了……”柳金燕的眼里泛着泪花,虽然面对着各种困难,但她依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柳金燕说给她最大动力坚持下去的就是台下的观众,“曾经一位深圳工作的戏迷当得知她第二天有演出时,二话不说就从深圳赶过来,看完演出饭都没有吃一口就又赶回深圳工作了。”面对戏迷的肯定和喜爱,柳金燕更加努力。
崇阳提琴戏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年轻传承人的年龄断层成为提琴戏发展所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崇阳县提琴戏协会相关负责人饶浩良告诉记者,虽然全县提琴戏演员有很多,总数有200多人,但95后已不足10人,出现严重的年龄断层。
地方政府全力保护,擦亮“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崇阳,不仅老百姓爱提琴戏,政府,也深深热爱着提琴戏……
“崇阳人民心中,没有戏剧节就不热闹。”崇阳县提琴戏协会相关负责人饶浩良介绍,从1991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出面、出资,坚持每隔2至3年,在县城举办“提琴戏剧节”,现已举办了10届,评选优秀剧团和优秀演员。
另外,自2008年崇阳提琴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非遗”名录后,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提琴戏协会采取抢救式的方式,对崇阳提琴戏的传统声腔进行挖掘、保存,先后录制新老艺人演唱的传统提琴戏光牒12盘,时长2500分钟,供演员学习借鉴。
此外,崇阳县政府对金塘镇(原大源乡)、白梨镇和县文化馆每年都会有提琴戏培训、辅导、检查和表彰。考虑到提琴戏的传承,2020年崇阳县职业技术学校还开设“提琴戏特色班”,并已初见成效。
中国提琴戏有未来,有其肥沃的生存土壤,为现今盛世讴歌传唱。这就是崇阳人的生活,也是崇阳人的态度。
中国提琴戏有未来,有其肥沃的生存土壤,为现今盛世讴歌传唱。这就是崇阳人的生活,也是崇阳人的态度。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看楚天app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酬谢。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看楚天APP“报料”平台;私信“楚天都市报”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私信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