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人间最优雅的劳动!

2021-05-02 11:26:12 作者: 书法,是人间

三千年前,当殷商的卜者在龟甲和兽骨上划下痕迹,就创造了一种最优雅的劳动,让华夏子孙代代相传,乐而不疲。

书法,是最优雅的劳动,这不是矫情,更不是空话,若不信,往下看。

书法的劳动工具最精致

文房四宝的诞生,不知融入了多少手艺人的汗水,以及多少动植物的生命。一两松烟,是一捆松枝燃烧后的升华;一张宣纸,是一堆檀草的结合凝练;一支毛笔上的刻字,其实是一群动物的墓志铭。

古人常说,敬惜字纸。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工具的敬畏:它们是无数逝去的生命,书法可以让它们复活。

书法的劳动环境最讲究

有朋友来访,泡上一壶茶,谈人生和理想,聊捡漏和收藏。这时旁边得有张古琴,管他会不会弹,手指一抹,出声就行,嗡嗡响也是格调。

琴响了,不能没有香,于是点上沉香几片,看淡淡的烟从铜香炉里缓缓升腾……

其实,有张桌子就够了。然后,安静……

书法的劳动内容最美好

北大的王岳川教授说,多一个写书法的,少一个偷井盖的。为啥呢?因为书写的内容,都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

换言之,书法天生就承担着教化的功能,它助人向善,教人审美。

书法的劳动成果保质期最长

因为有了书法,纸寿千年,竹木简两千年犹新,甲骨三千年不烂。

但不是所有书法都能不朽,历史最无情,书法史更无情。它会让最优秀的书家作品一直存在,时间越久越珍贵;但对那些欺世盗名的家伙毫不手软,它会让你风光一时,也只让你风光一时……

书法的产品检验最严格

比如,这幅字结构不错,章法不错,墨色不错,大家怎么看都很好,但评委来了,说了一句“有点小俗啊”,然后,这作品就废了。

当然,也要感谢这种苛刻,正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苛刻评选,才淘汰了了糟粕,留下了精华。否则,一千多年要存下多少废纸让我们去辨别?

书法的劳动对象最有品位

书法的欣赏者,收藏者,一般都是有品位的人。

但书法爱好者,则需要一定的门槛。最起码,你得认识字吧,尤其是繁体字。没准还得认识一些篆隶,草书;还得会背一些古诗文……而且,还要能分辨颜柳欧赵,还要懂一些历史,一些文学……这样一来,没点学问,没点品位怎么混!

书法的劳动形式最养生

书法给世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修身养性。

过去讲修身养性,指的是精神层面。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写字的时候人的心跳次数会降低,人会变得越来越沉静,久而久之,对健康有益。

很多平时想不开的事情,想不通的烦恼,随着练习书法,会渐渐烟消云散。

书法,是人间最优雅的劳动。

因为,它用的是手,走的是心。

书法的劳动者最可敬

张文佑

张文佑因从小痛失双臂,无意间走上书法之途,如果仅仅为了混饭吃,用嘴咬笔作书,在街头秀一把,他就可能坠入街头艺人的江湖书法窠臼,走向书法的歧途。然而,他的书法是在正规的训练中,用嘴代笔,寻觅到了比常人的手还要灵活的审美表达路径,成为了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张文佑以书法自立,生活得如此的从容自信,这其中经历了多少的磨难?这是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他以口衔笔,从容、自信、果断的书写时的状态让人震撼,令人钦佩!

创作中的张文佑

张文佑书法作品

刘晓清

1981年,刘晓清5岁,一辆拖拉机从她身上碾了过去,导致她脊髓休克,高位截瘫。就在刘晓清对生活濒临绝望的时候,她的父母给她请来了一位书画老师,在家里教她写字。由于身体的原因,晓清的书写只能趴在床上完成,“书桌”就是斜搭在床头的那块木板。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天进行着八九个小时的简单重复。面对困难她选择了坚持,成功也选择了她。24载艰难写来,晓清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得了很多奖:“中国好人”、“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山东省残疾人十大自强人物”、“潍坊市十大道德模范”、“潍坊市十大自强模范”、“2013年中国书画界年度人物”等等。但晓清也坦言,荣誉都是来自社会的鼓励,唯有书法才是她生命的全部。成功后的她不忘感恩,奉献社会。不仅拿出书法获奖奖金捐给汶川地震灾区、资助当地白血病女孩,还在诸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从2013年起举办“中国梦·好人梦”“伏淇兰心”等书画展,义拍数百幅作品。2015年8月的一次书展,她将25万元义拍所得全部捐献给残疾人事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