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连续两年,深圳小学招生人数下降

2021-05-02 14:50:02 作者: 预警!连续两

近日,深圳特区报全文刊发了“深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于正处于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之前的“静默期”,这份统计公报没有公布深圳最新的人口数据。但一些跟人口“正相关”的重要数据,出现了下滑。

比如深圳202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2682.07万户,比2019年末的2896.50万户减少了超过214万户。

深圳固定电话用户,从2019年的430.80万户减少到了2020年末的400.84万户。

深圳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19年末的2517.50万户减少到了2483.51万户。

再看另外一个重要数据:小学生招生人数。

上图是2020年统计公报里的数据。2020年深圳各小学招生19.07万人,同比下降了6.5%。

上图是2019年统计公报里的数据,2019年招生人数为20.4万人,同比下降了1%。

而在2018年,深圳小学生招生人数为20.63万人,同比大增了13.7%。

那么,是不是因为2020年和2019年,全国达到学龄的儿童数量整体都减少了呢?

上图是新华社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3年、2014年出生的孩子(应该在2019年、2020年入小学)比前面几年是增长的。

所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2019年和2020年,深圳连续两年小学生招生人数下降,可能跟适龄儿童流失有关。

2018年4月之后,中美全面爆发贸易战,这对于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深圳,肯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2020年,则全面爆发了疫情,这也影响到了很多行业。

深圳2020年幼儿园招生人数是增长的,增幅达到了4.1%。但2019年,深圳幼儿园招生人数出现过7.1%的降幅,2018年是同比下降了4.4%。

也就是说,深圳2020年幼儿园招生人数虽然增长了,达到了18.71万人,但比2017年的招生人数(20.25万人)仍然有相当差距。

虽然我们不能说,小学生招生人数下降,幼儿园招生人数见顶,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下降,一定意味着常住人口下降了;但这些指标走低,不是一个好现象,它们或多或少跟高房价对人口的“挤出效应”有关。

再看一下深圳各区2020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可以发现高房价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

下面是2019年各区常住人口:

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除以各区常住人口(由于没有2020年最新数据,用2019年人口数据替代),可以得出各区2020年度的人均消费额:

福田区2020年人均消费额12.3万元,高居各区第一。其次是罗湖区,达到了11.5万元;而深圳房价最高的南山区,人均消费额只有8万元,远远低于福田和罗湖。至于楼市火爆的宝安、光明,人均消费也明显偏低。

深圳高收入的科技公司、上市公司,大多分布在南山。所以南山居民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化是基本特征,南山房价也是深圳最高。

但正因为平均年龄偏低、区域内房价偏高,所以南山区居民的收入大部分用来购房或者支付房贷了,在消费上反而没有福田和罗湖居民潇洒。

要知道,深圳商业呈现出高度的“多中心化”局面,居民跨区消费量不高,南山区居民基本上不会去罗湖消费,罗湖、福田作为全市商业中心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2020年消费中的香港因素又被剔除)。这意味着,各区消费高度本地化了。

罗湖居民大多是第一代深圳人,来深圳比较早、解决住房问题也比较早,所以生活压力相对较轻,消费能力强是可以理解的。

福田区就更特殊,这里是深圳的行政中心和金融中心,居民平均收入未必低于南山。而福田区房价虽然高,但区域内居民解决住房问题比南山区早,所以消费能力强。在这一点上,福田区有点类似北京的东城区和西城区,而南山区类似北京的海淀区。

至于龙岗区居民人均消费超过宝安区,坪山区居民人均消费超过光明区,也显然跟房价有密切关系。

综合房价、消费能力和社会资源看,福田区居民显然是深圳最强大的。至于南山区,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