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长假,你还会“出门受罪”吗?

2021-05-04 08:46:02 作者: 下次长假,你

5月1日,北京西站大量列车晚点,很多游客还没来得及出门,旅游计划就被迫提前终止。而那些有幸出门的游客也难言幸运,被困在景区的人群中动弹不得,很多游客高喊“我要退票”“我要回家”。每逢长假,熟悉的场景总是一年年重复上演。

长假期间,短短几天之内,全国几亿游客集体出行,远远超过了很多景区、车站的接待能力,加之国内很多景区的服务意识本来就不强,长假期间游客出行,遭罪远远超过了享受。

尽管这种集体出行的旅游体验已经被无数次吐槽,但每逢长假,大部分民众还是奋不顾身奔向人山人海,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的假期实在太少,全年的法定节假日加上年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倒数水平,对很多人而言,如果不抓住屈指可数的几次长假,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出游了。

下次长假,你还会“出门受罪”吗?

图 | 视觉中国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旅游黄金周,推出了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长假,长假制度在一开始大受欢迎,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弊端也越来越明显。2007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一个课题组进行研究,发现黄金周对全年的旅游收入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破坏,不利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正常运转等等。

清华大学课题组在当年建议,增加部分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变集中休假为分散休假。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节假日改革,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节假日变得更加分散,避免过度集中出行。

不过,由于最近几年消费增长乏力,五一长假又开始悄悄回归,通过各种调休安排,五一假期的长度从3天逐渐提升到5天,已经重新变成一个“小黄金周”。不过,今年在疫情之后刚刚回归,五一小长假就再度被无数人吐槽。

黄金周长假对民众是否友好,主要取决于推出这项制度的目的,如果初衷是为了让民众更好的休息和放松,那么在设计安排上就会尽可能考虑到民众的旅游体验。如果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刺激消费,才是长假制度的首要考虑,民众的旅游体验只能退居其次。

那么,长假对于消费能起到多大作用呢?虽然黄金周期间全国景区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热闹景象,但这不过是人们在消费行为上的一次时间转移,即使没有黄金周,这些消费行为可能也会发生在其他时间。

下次长假,你还会“出门受罪”吗?

图|视觉中国

即使仅看黄金周期间,我国的旅游收入近年来也开始明显放缓,以更具代表性的国庆长假来看,2018年之前,国庆长假期间的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8年以来增速开始放缓至个位数,2018年国庆假期,国内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速只有9%,2019年国庆,这两个关键指标的增速继续放缓至8%上下。

既然黄金周对经济的刺激效用越来越小,民众对黄金周出游的体验又越来越差,改革呼声也一直很强烈,那么为什么黄金周不仅没有取消的迹象,反而是一度被取消的五一黄金周,近年来还开始逐渐回归了呢?主要原因在于,改革现有的长假制度,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潜在冲击。

过去几年,对黄金周改革最大的呼声是用带薪休假制度取而代之。员工利用自己在单位的休假时间,如果叠加3天的法定节假日,可以给自己创造出一个长假来错峰出游,而不需要被强行安排在一个黄金周集体出游,这样既可以保证民众休假需求,也可以刺激经济,民众的旅游体验也会明显提升。以国际经验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民众也都是利用年假来旅游,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在黄金周扎堆出行的情况。

下次长假,你还会“出门受罪”吗?

不过,带薪休假的想法虽然很美好,但在中国落实起来非常困难,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一半的民众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其中提到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现在已经2021年,带薪休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带薪休假制度之所以难以落实,主要是顾及到对经济的冲击。由于企业经营压力很大,很多企业不仅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恨不能将一个员工做两个用。加之国内企业工会力量不足,职工在企业面前相对弱势,权益也无法得到足够保障,所以,我国的带薪休假很难全面落实。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企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带薪休假也就更加难以落实。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考虑到企业的生存压力,也很难强迫企业完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否则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一方面担心放假过多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又需要放假来刺激消费,最终就只能让民众来承担长假成本。最近几年,五一休假时间从3天逐渐增加到5天,多出来的假期其实完全是由民众自己的休息时间调休而来,通过这种惠而不费的办法,人为制造出一个刺激消费的小长假。

下次长假,你还会“出门受罪”吗?

认为放长假能够刺激人们消费,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很多民众都有钱但是没时间消费,所以通过“人为长假”给民众创造一个消费的机会。????????但这个前提显然并不成立,民众虽然缺假,但更缺的是钱。????????一个人只要有足够多的钱,随时都可大手笔消费,并不需要专门的假期,但是如果没钱,即使放再多的假,也很难刺激起消费的欲望。

所以,中国消费的疲软,靠更多的长假显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根源在于实施更大力度的收入分配改革,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向普通民众倾斜,实质性提升民众的收入水平。只要民众对未来的收入有足够的信心,不需要人为长假,自己也会主动找机会消费。但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难度太大,相比之下,通过黄金周这种长假制度刺激消费的成本更小,推行起来也更加容易。即使对于经济的刺激效果越来越小,但至少有总比没有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