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3日讯 记者从5月12日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中国组委会会议上了解到,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一场全球博物馆藏品保护领域的盛会——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将于5月17日在北京开幕,并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聚集全世界60余个国家的1000余名文保专家、文物保护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共同参加会议。
中国网5月13日讯 记者从5月12日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中国组委会会议上了解到,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一场全球博物馆藏品保护领域的盛会——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将于5月17日在北京开幕,并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聚集全世界60余个国家的1000余名文保专家、文物保护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共同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打破边界:论文物保护学科的综合性”,将围绕博物馆藏品保护理念和理论,保护材料研发和选择,保护技术、设备、工具和技术应用,保护和展示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大会将举行开幕式、全体大会、21个专业工作组分会及闭幕式等多项活动,以全球视野多维度集中展现藏品保护各个专门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等专家将在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来自美国盖蒂保护所、大都会博物馆、哈佛艺术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丹麦国家博物馆、丹麦国家美术馆、挪威国家美术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喀麦隆国家博物馆、尼日利亚艾哈迈德贝洛大学等世界知名博物馆、科研机构的藏品保护专家将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演讲。刚刚当选国际博协藏品保护委员会理事的中方专家、山东大学马清林教授将主持主题研讨会,与全球顶级文保专家探讨“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全球挑战”。经大会评审委员会的层层选拨,全球共有159篇专业学术论文、99个专业学术海报入选大会论文成果集,代表着自2017年以来全球文物保护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大会是我国在藏品保护领域国际大会上入选学术成果最多的一次,共有18篇论文、26个学术海报入选。此外,在大会的21个专业工作组分会上,将有3名中方专家作为分会主持人。
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ICOM-CC)成立于1967年,是国际博协下设32个国际专业委员会中规模最大的委员会,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交流与推广,目前有4000多名会员,主要为各国文博机构从事文物保护的专家学者和文保工作者。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大会每三年举行一次,被公认为国际藏品保护技术领域科技含量最高的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平台。2017年9月,在哥本哈根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8届大会通过讨论,一致决定将第19届大会安排在北京举办,这是中国首次承办该会议。本次大会原计划于2020年9月召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会议被推迟到2021年5月并采用线上会议形式举办。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在几代文博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馆藏文物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已经从抢救性保护为主过渡到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的发展阶段,文物保护成套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中国馆藏文物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借助多学科协同的保护手段更加系统全面、保护体系日趋完备。为了使不能够亲自来到中国的全球文博工作者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博物馆及有关机构的藏品保护工作,在组委会的精心安排和协调下,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首都博物馆等来自全国各地十家文博机构专门为本次大会拍摄了独家技术考察视频,大会期间,视频将通过大会线上平台向全球参会者发布。
此外,为了全面回顾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馆藏文物保护成就,在本次大会召开和“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活动举办之际,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联合承办的《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将于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该展览汇集了国内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文物精品及相关辅助展品,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和“永宝”5个单元,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技术,全面展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
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和相关文博机构组成的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中国组委会为大会的召开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组委会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大会的各项工作。
大会将于5月17日举行,大会网站为:https://www.icom-cc2021.org。
大会将于5月17日举行,大会网站为:https://www.icom-cc202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