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纪念-开平朗诵

2020-07-27 23:22:31 作者: 不能忘却的纪

不能忘却的纪念

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叫欧兴田,他是一位抗战老兵。在他的军装上挂着十枚勋章,其中最为闪亮的就是那枚抗日战争纪念章。从抗战英雄到孤独的守墓人,这一切只源于一句诺言。抗战时期,在安微淮北清凉村,当时只有14岁的欧兴田亲眼目睹了村民们被日军屠杀,于是他和其他7名学生在大哥潘志邦的带领下,冲进教室,咬破手指,用血书请命。他们自愿组成抗战9人小分队,冲到抗战第一线。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尖刀班。他们也许下了一个生死间的诺言:“我志愿加入新四军第四师九旅尖刀班。服从命令,听党指挥。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生死与共。若有牺牲,活人替死人收尸。若有牺牲,活人替死人守墓。”

他们用针蘸上黑墨水,将自己的名字一针一针地扎在手臂上,说好谁活着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这一句诺言,烙印在每一个尖刀班兄弟心中,这也是他们生死与共最大的力量。面前的这条沱河是兄弟儿时嬉戏的地方。可是在当时的草沟战役,站在沱河对岸的欧兴田却亲眼目睹了好兄弟丁在森被机枪扫射了近百个窟窿。当时欧兴田已经失去理智,只想跟敌人同归于尽。其他几个人死死地摁着欧兴田,不让他上前。这样欧兴田眼睁睁地看着兄弟被日军残杀。

直到今天,草沟战役依然是欧兴田一生当中抹不去的惨烈经历。后面兄弟们相继在残酷的战争中死去,最后他们都没有看到1945年那个胜利的时候。当初许下的诺言,就像刻在手臂上的名字一样无比深刻。每每看着刻在手臂上依然清晰可见的名字,每每想到丁在森被扫射的惨状,每每回忆起潘志邦冒死把断腿的自己拖出战场那瞬间,想着那些尸骨无存的战友,欧兴田的心中充满了愧疚。

1989年,以师级干部待遇离休的欧兴田踏上了寻找战友遗骸的漫漫长路,他第一个要找的就是好兄弟丁在森,遗骨已经不在了,欧兴田在战友牺牲的沱河岸边挖了泥,捏成泥人装进棺木里,一路上放着国际歌,隆重地把丁在森接回了家。就在那时,欧兴田吹响了召唤兄弟们的悲壮集结号。

然而这一路的艰辛,欧兴田唯一能倾诉的只有这些冰冷的墓碑。整整30载守护与修葺,20多座墓碑2400个名字,欧兴田一笔一笔地刻在心上。这里不仅是他们7个兄弟的家,更是所有战死疆场的新四军战士共同的归宿。

雨后的阳光下,90岁的欧老望着这片22亩的陵园,20多座墓碑整齐排列,2000颗松柏依然挺立,他不仅仅是坚守,更是他对2400多个军魂崇高的敬礼。让我们记住尖刀班的兄弟们,他们是:潘志邦、孟庆平、张殿家、丁在森、许明杰、王尚伦、乔景昆、申品成、欧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