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行 Cycle·ing——RE×UM城市联合艺术展

2021-05-27 03:29:36 作者: 环·行 Cy

5月21日(周五),由RE而意主办的“环 ? 行—Cycle ? ing”欧洲艺术家丝网版画联展在RE而意朝阳大悦城店开幕。与此同时,举办了一场家庭式小型圆桌会——《自行車與未來城市發展 》,对“自行车在未来城市生活中的发展”进行讨论,当日有10+家生活方式、体育类媒体参与互动。

RE而意希望以多元化的视角来阐释空间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自行车之间微妙的联系,艺术画展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前来看展的朋友,通过观察画中的纹理来感受生活中的细微变化。

当日圆桌会嘉宾除了RE而意创始人菅根史郎先生外,还有UM城市蜃楼创始人武强先生,中国体育自行车赛事报道及资深评论员-“陈主任”,“盘尼西林”乐队贝司手、资深的自行车爱好者、古董车收藏者熊花先生,《WSJ.出色》编辑部主任吴涛先生,共同参与本次小型圆桌会谈。

当问起如何看待“自行车与城市文化、城市发展和未来城市的关系问题”时,各位老师给出了在“建筑设计、自行车行业、出版、艺术、和音乐”几个维度的回答。

RE而意创始人菅根史郎先生分享到,“最初想要有一个空间分享自行车文化,渐渐发现场所(空间)很重要,通过几个场所的联动,尝试由点到线到面的布置,这样骑行生活的环境才容易做出来,慢慢地扩大。”

RE而意品牌创始人-菅根史郎先生

而业内资深人士“陈主任”则是从行业发展角度,探讨作为自行车生产大国,我们在生产层面所面对的问题:“我们中国生产了那么多的自行车,大部分都转到海外去了,甚至很多优秀的产品,很多原创的点子都是作为OE,或者OD出口到欧美去了,我们市场还有一些滞后性,我们可能在中高端,或者说在一些前沿的科技上面还跟国际上面有一些差距,但是这个差距相比于十年前是在慢慢弥补的。”

中国体育自行车赛事报道及资深评论员-“陈主任”

说起国外的骑行坏境,“陈主任”则分享了一段他在荷兰一个小镇参加比赛时的经历,自行车设备及场地规划十分完备,无论什么年龄段大家都很开心的享受骑行,是真正的enjoy cycling。

“我国内唯一一个环法的选手,最近也在中国体育做分享解说,他有一期的主题就关于『城市骑行』,和现在“RE而意”的主题非常符合,他希望大家能够享受在城市里面日常的骑行,”“陈主任”补充道。

在2018年秋天,一位德国艺术家、资深骑行爱好者Alex Hanke在RE而意嘉里中心店举办了在中国的首次个展。那次的合作因为“自行车”这个媒介,让RE而意与UM结识。

UM创始人-武强先生

本次画展更像是一个老朋友会面,就像UM创始人武强先生谈论,“就我而言,艺术和骑行之间又有什么联系?我们今天谈到的都是城市,或者主要的居住生活环境都是在城市里面,但是自行车确实从原来的代步工具慢慢变成了一种无论是健康,还是有机会把我们带到大自然当中去的工具/媒介。在大自然里面,我们能看到的那些跟城市完全不一样,但它展现出来的风貌也许就是骑行的人所去向往的东西,这里面有健康,也有对大自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自行车这个工具对于汽车、地铁而言就是一个很慢的工具。当大家讲到骑行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会有一个什么画面?但至少我的画面是在一个非常舒服的下午,自行车前面的筐子放了一个便当,跟好朋友一起沿着河堤骑行。这样很慢的生活理念倡导,首先是刚刚谈到的可持续理念,再加上我们在大都市生活快节奏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WSJ.出色》编辑部主任吴涛先生也分享了他对于骑行生活的理解。

《WSJ.出色》编辑部主任-吴涛先生

熊花在谈论自行车时,就像在讲述他喜爱的音乐那般,有很多微妙的比喻让人一秒钟就可以感受到自行车生活的魅力。

“盘尼西林”乐队贝司手-熊花先生

“之所以能够经常来RE而意,也是当时第一次来到这家店的时候看到有很多古董钢架自行车,大多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我自己的车基本上都是比较复古的自行车,我真的喜欢老车的感觉,就像我弹琴用的很多乐器都是50年代、60年代的那样,这些东西都是有灵魂的,你和它们在一起的,它们经历的故事、去过的地方可能比你还多。”

“我们骑着这种特别漂亮的手工钢架,在城市里面或者在郊区去感受自然,感受城市里面很细微的东西。比如说街上的一阵风,或者说在车水马龙之间不用为堵车而烦恼,穿梭城市的感觉,再配上一辆非常漂亮的钢架车,我觉得我在这个城市里面太幸福了,你们都堵车,我可以骑车去任何的地方,我的车比你们还帅。”

2021年对RE而意而言,是一个启动之年。就像创始人菅根史郎先生分享的那般,由点到线到面的店铺串联起骑行生活的环境,因此上半年RE而意将陆续在北京、上海两地开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