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安全系列报道 海口海边非泳区 有家长带孩子“组团”游泳

2021-06-15 01:53:33 作者: 关注学生安全

对此,海南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县教育局和学校要紧盯中小学生上学、放学和周末、节假日等易发生事故的关键时间节点;要紧盯关键的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四必讲”要求;要紧盯重点危险水域,统筹协调乡镇政府和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时对辖区内易发溺水事故的河、塘、沟、渠、坑和水库、湖泊等重点危险水域进行排查整治。

点击查看视频:西秀海滩一些非泳区,有家长带孩子“组团”游泳

专家:溺水发现晚获救成功率低 陌生水域很危险

端午节洗龙水,也是有风险的。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院前急救专家付杰表示,海边、江边、水库等地方游泳、戏水,有可能发生溺水、被冲走等溺水事故,如果水体不干净,误吸不干净的水,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出现肺炎等。

危险的水域一定要警惕。其中,海口市白沙门公园的海边,有不少暗流,是十分危险的水域,不要戏水和游泳。付杰表示,除了水库、水渠、海边等天然的陌生的水域充满了危险外,在小区的游泳池也要警惕溺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要多加注意;另外还有建筑工地留下的水坑也是溺水的危险区域,因为建筑水坑比较深,且多为垂直挖的,掉进去很难上来。

“溺水发现晚,获救成功率低,尤其是陌生你的水域很危险。”付杰表示,学生溺水通常是悄无声息的,体力不支或者应对方法不足,在水中不能大声呼叫,很多溺水事故发现时都晚了;因为溺水后越早被救起存活的概率就大,建议游泳时有大人陪同和看护,游泳要结伴而行并相互帮助。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急救专家付杰在开展急救培训。记者 王洪旭 摄

如果发生溺水,如何科学把溺水救上岸呢?该如何避免溺水者和施救者都溺亡,或者溺水者获救,施救者却溺亡的悲剧呢?

付杰表示,施救者能够岸上救援是最好的,比如用安全绳、长竹竿、游泳圈等施救,下水施救一定要掌握技巧,不能盲目施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同伴发生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施救;而要赶紧大声呼救周边大人来施救,并拨打120求助。学校和家长都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防溺水意识。

举措:急救抓住“黄金4分钟” 防溺水教孩子“六不”

“防范溺水重在预防,不要到陌生水域。”付杰表示,从多年的院前急救经验来看,溺水往往发生在陌生水域,暑期临近,家长要看管好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对于溺水者的施救,付杰表示,要抓住急救的“黄金4分钟”,因为4分钟内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细胞,提高抢救成功率。施救中,首先是识别,查看溺水者出现“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的情况,即可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开始心脏按压前,先将溺水者头偏一侧,撬开其口腔,清理口腔内污泥、杂物,然后先做人工呼吸,再开始胸外脏按压。

其中,胸外按压的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大于5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频率,大约是每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做2次人工呼吸。持续按压至患者苏醒,或者120救护车到来。期间,可以配合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施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对于一些网上流传的溺水者施救方法:“先倒立控水、倒背溺水者跑”等方法。付杰表示,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溺水者往往是水呛到肺部,而这样的方法倒出来的是胃里的水,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延缓了做心肺复苏的时间,不利于施救。

另外,为了做好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海南省教育部门提醒家长您务必牢记“四知”,教育孩子牢记防溺水“六不一会”。

牢记“四知”,即家长对孩子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教育孩子“六不”,即不私自下河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