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大回应学生收小麦被指作秀 网友:做研究和种地不一样

2021-06-16 14:52:17 作者: 西北农大回应

6月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3391名大一学生共同在田间收小麦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并且登上微博热搜。舆论在肯定该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有个别网民质疑校方有“作秀”之嫌,并批评部分同学不懂小麦收割常识“连根拔起”。

6月15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宣传部一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次收麦是在试验田进行的选种工作,因此不能使用机器。“有些网友不太熟悉小麦育种的过程,所以产生误解。将小麦连根拔起,一是为了观察小麦根系,二是测量小麦的杆高及穗量,用于科学对照实验。”其介绍道。

该校农学院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一年一度的“三夏”麦收工作是该校的传统,参与的对象都是学校的大一新生,他们主要负责的是收麦、脱粒、选种等相关工作。

农学院大一学生辅导员张老师说,他们学校学生有“三训”,分别为“工训、农训和军训”,“三夏”麦收工作就是三训之一“农训”的内容。张老师还介绍,今年的农训为期十余天,从6月7日开始到6月18日结束,每个学生轮流参与半天。

也有已毕业网友在评论区称,自己对割小麦记忆犹新,割小麦一直是学校的传统,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流程,比如,剥麦穗需要分小纸袋装好,而不像平时一样碾成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陕西杨凌示范区,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也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称,大学种的地是科研地,主要是科研用途,与普通的地有区别,所以收麦方式也不同。有灌溉专业的网友解释说,做科研需要看作物的生长状况,不同水分、肥料对作物各个部分的影响都需要研究,所以只能整个取出来研究。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