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健康 > 保健常识 > 春捂秋冻什么意思

春捂秋冻什么意思
2009-11-26 18:50:00   来源:   点击:

      常听人说“春捂秋冻”,但是不知道是什么道理啊?这话对吗?

      常言道:“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

    春捂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度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较热的原因,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  

    秋冻

      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度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这种做法不好,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结果,到了三九严寒,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秋季又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

    补充

    “春捂秋冻”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

    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上下身没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全身机体是否协调。

    “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

    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但如果个人的体质本来就弱,那最好还是不要乱冻。所谓“春捂秋冻”的含义是,通过适当的“秋冻”,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就像是潜移默化的煅炼,“秋冻”能在无形中提高人的体质。另一方面,在中医理论上,秋天是养阴的季节,如果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

    就算对体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盲目“秋冻”,切不可取。

    注意

    •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秋后昼夜温差大,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白日烈日当空,早晚秋风阵阵,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自身调节能力低,尤易患感冒、扁桃腺炎、肺炎、肾炎甚至加重肾衰,因此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 初春季节,气温的急升骤降,天气的忽冷忽热会刺激人体植物神经系统,使一些体质较差的人,体内功能发生紊乱,调节失控,出现不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被某些病菌、病毒攻破“防线”而疾病缠身。因此,在这个“非常”时期即将到来之际,大家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
      1. 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 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好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3.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4. 天气冷时及时增衣,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以避免外感风寒
      5. 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 秋天只要天气不十分恶劣就应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如打球、跑步等。但锻炼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不然会引起关节韧带和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相关热词搜索:春捂秋冻 意思

上一篇:如何解酒 什么解酒方法最快速
下一篇:开灯睡觉有哪些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