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岳飞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08-08 04:29:30 作者: 揭秘岳飞之死

  民族英雄在民间有广泛的影响力,也因此有许多民间传说,其中秦桧之奸与岳飞之忠更是被民间演绎得精彩绝伦。那么岳飞之死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深层原因使得宋高宗非杀岳飞不可呢?岳飞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赵构被推上皇帝接班人宝座,无疑是捡漏的结果。为什么让他捡漏皇位呢?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他是正统。先帝的儿子,都做了俘虏,残存在金俘虏营以外的,只剩这小儿一人。因为血统“正根”而做了国家最高领导人,这是封建世袭制度的主旨特点,而仅仅因血统没有才德的丝毫考量的“正根”,是混是明、是庸是杰,全凭造化、听天由命了。

  纵观徽钦二帝在靖康年的表现,即便岳飞迎回这“二圣”,也不会比赵构强多少。都是一个圏中的产物,难以出现不同的物种。宋徽宗一窝,悉数具备苟安的孱头特色。当年金军兵临东京城下,本来可以殊死一搏。但是这二位皇帝,城未破,竟先后到金营下跪。最后宁可跪着死悄悄,也不站着活一刻。血性之不存,到了何等地步!如此窝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即便被解救,又能领导国民干什么?

  作为“百战名将”,岳飞当然是个千古奇才。但是不愿正视这个现实:赵氏满门扶不起,上司赵构是个胸无大志的庸主。而岳飞的精忠报国,直接把国与赵紧密联系到一起。虽然赵家当时就没一个像样的明主,但是,国就是赵,君就是国,所以岳飞还是抛头颅洒热血,保赵氏江山到底。

  


  天下最痛苦的事,就是英才保庸才,英雄保庸主。除非英才造反取而代之,否则不会有好果子吃。

  赵构杀岳飞,看似主和派杀主战派,实则是庸才杀英才,阴柔杀阳刚。南宋偏安小朝廷,已经容不下英才真汉子的存在,这是他日后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岳飞在时,宋与金可以相对峙;岳飞不在,南宋虽趁金志得意满苟延残喘,但最后,当蒙古铁骑袭来,南宋根本无有可用之军事奇才。

  岳飞保赵构,最根本的不是利益的冲突,而是生存哲学的冲突。英才岳飞以山河一统为最大人生抱负,这个抱负超越了他的主子,注定不会被主子包容。庸才赵构只想得过且过,偏安偏得。

  庸人的理想与英才的抱负注定产生矛盾,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便那“二圣”归来,从精神本质上也与赵构大同小异,岳飞的窝囊结局早早注定。那是英才与庸才的人生哲学的矛盾,也是血性英雄与精神阉党的水火不容!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君为雀,臣为鹄。这里最耐人寻味的,是赵构与岳飞人生哲学的巨大反差。一个皇帝的抱负竟要比属下战将的抱负渺小很多。

  赵构因何庸?岳飞因何英?

搜狗截图16年10月16日1111_76.jpg

  庸才与英才,首先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一个民族的未来得益于年轻母亲的素质。岳飞从小得教于德才兼备有志气的母亲。岳母刺字,赐的是经天纬地与宏图大志,一个“才”与加一个“英”是精忠报国的灵魂所在。

  而赵构从小看的是艺术家父亲的脸色,加上怨妇母亲的愁容。于父于母,都得不到雄材大略高瞻远瞩的丝毫影响,长大后亦为孱头怨夫。

  书画之家,难生政治之星。赵构一生唯一闪光点是出使金营时的从容,当然这“气定神闲”的描写不排除史学家在其成为高宗后的美化,但是偶尔的一次勇敢却不能带进一生。在烈火的考验中,得到生的希望后,赵构露出的又是一番艺术家父亲的精神缩影。

  岳飞时刻想的是千古留名,而赵构时刻想的是一隅偏安足矣。欲千古留名者雄材大略,百战百胜;欲偏安一隅者鼠目寸光,杯弓蛇影;如此天壤之别的人生理想与抱负,如此泾渭分明的才华对比,岂有戮力同心的君臣一拍即合的基础?!

  道不同,不相为谋。岳飞与赵构,完全是两股道上的车,根本不在一个轨上。

  当历史的扳道工令他们并轨而行时,只会导致相撞翻车。

  赵构那辆车,配载着国家机器,尽管开车者是庸才,但其重量还是孤列岳家军所无法抗衡,故此被撞翻的注定是岳飞的那辆车。“天理昭昭”长啸过后,再生英才的土壤庶几难存,如画江山再无“满江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