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 邓艾侥幸的功名

2020-08-09 08:13:18 作者: 孤注一掷 邓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马昭兵伐蜀汉,他的军事部署是,分三个方面同时并进。第一,令邓艾率兵三万出狄道(今甘肃临洮县),绊住在沓中(今甘肃舟曲县西)的姜维主力,邓艾以王欣主攻姜维,第二,令诸葛绪率兵三万出雍州(治所今陕西西安西北),占据阴平桥头(今甘肃文县东),堵住姜维的归路,第三,令钟会率兵十余万,分别从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三路并进,夺取汉中(治所今陕西汉中东)。

  九月,钟会率军到达汉中,令李辅以一万兵力围攻乐城(今陕西城固县),令荀恺以一万兵力围攻汉城(今陕西勉县东),二诚尚未夺下,钟会自率军至阳安关口(今陕西勉县西),令胡烈夺取关口,蜀将傅佥战死,蒋舒投降,阳安关口首先失陷。

  


  还是在这年早些时候,司马昭伐蜀前夕,《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姜维似有所觉察,在上表后主时曾建议,“闻钟会治兵关中,欲归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阳安关口、阴平桥头这两处关隘,是通往蜀中的咽喉,也是当时防守的薄弱环节,可是因为黄皓干政又迷信巫术,诱使刘禅沉迷其中,表章束之高阁,朝臣不知其里,失去了防御的大好时机。

  此刻,姜维得知汉中危急,率领全师自强川口(今甘肃临潭县西)摆脱王欣的追兵后,驰援东进,发现诸葛绪在阴平桥头,姜维用调虎离山计从孔函谷(今甘肃宕昌县南)北进,诈言欲取曹魏的雍州(治所在今陕西西安),诸葛绪恐后方有失,急回兵时,姜维乘虚迂回,冲过阴平桥头,遇廖化援军。行至半途得知关口已失,大军进至白水关(今四川广元县北),遇见增援关口的张翼、董厥军。三军会合后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姜维等众以五万兵力,与钟会大军对峙在剑门关下。

  日久相持,钟会军中粮尽正待撤军时,却传来邓艾自阴平(治所今甘肃文县西北)经江由关(今四川江油县北),直取成都的消息。邓艾在蜀汉混乱之际,以偷袭的方式轰动了当时,也是三国史上重大事件之一。邓艾偷渡阴平,自认有成功希望,当时,他在主要依赖于两个原因:

  第一,邓艾乘姜维与钟会相持于剑阁的机会,他认为这是极好战机。《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邓艾此时上书说,“今贼催折,宜随乘之,从阴平由斜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邓艾是想东西呼应,使姜维首尾难顾,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从隐蔽的捷径,奇袭成都。

  第二,相信自己部队的素质,邓艾经年奋战边陲,身先士卒。《三国志·邓艾传》对他的评价是,“艾修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黑衣),手执耒耜(翻土农具),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邓艾与部队同甘共苦,将士对他也信赖有加,就是因为这层关系,邓艾才敢以险求胜。十月,邓艾自阴平景谷道进军,七百里路途,一路上崇山峻岭,人迹罕至。沿途逢险凿路,遇水垒桥,且又在粮食十分馈乏的条件下,可见其艰苦处境。有的资料认为,邓艾将兵力分为若干营,以一营开辟一程的方式,交替向前推进。当前锋到达摩天岭悬崖,无法开凿道路时,邓艾身裹毡毯,带头滚下山崖,由于他以身作则,其他将士也奋勇攀缘而下,终于越过天险。一路上邓艾吃苦耐劳,无疑是最大的激励,可见他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作到了极至的发挥。

  


  翻越摩天岭,以后的道路对邓艾说来,似乎是异常的顺利,接憧而来的三次机遇,似乎在冥冥中有苍天的眷顾。

  第一,马邈献关,邓艾首先兵至江由关,守关的马邈不战而降,邓艾初临敌国,有立足之地真是天赐良机。至于说马邈投降原因,不见于史载。《三国演义》描述他当时心理活动是,看到蜀汉末落牢骚满腹,才滋生降心。马邈投降,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对蜀汉腐朽失去信心。二,守军少不是邓艾对手,求援来不及。三,为邓艾诡计所惑,有一个传说是,说邓艾在羊角绑上火把,夜间纵放羊群在山间乱跑,马邈远远望去,以为点点灯火,是邓艾的千军万马。四,马邈胆却贪生怕死,为个人利益卖国求荣。从马邈很快投降的迹象分析,恐怕第一、第四点因素较大。这是蜀汉用人不当,不能在邓艾预料之内。

  本可以闭关据守的关隘,由于马邈的投降,对蜀汉的威胁极大,这就等于敞开了蜀汉的大门。邓艾补充了给养,恢复了士气,又有了向导,从此可以长驱直入,向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东南)挺进。

  第二,诸葛瞻的战略错误,正待邓艾进军绵竹,诸葛瞻临危受命,率军约万余人抵御魏军,军至涪县(今四川绵阳东),因那里地形复杂,前锋受挫,守险防不胜防,所以诸葛瞻才“盘桓未进”,以至黄崇屡劝不果。《三国志·黄权传》记载,“崇屡劝瞻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于未纳,崇至于流涕。”诸葛瞻只好退至绵竹,准备与邓艾决战。

  诸葛瞻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决战,魏军涉险而来,给养有限,困在山区不能发挥其长,邓艾久经沙场,恨不能有一场决战!诸葛瞻未经战阵,决战肯定不是所长。他或者分兵成掎角之援,构成防卫体系,或者诱敌设伏,总之既使失利,也不至全军覆没,当时主要目的,是应该拖住邓艾,使其进退不得,才能赢得回旋的时间。

  可是诸葛瞻在平旷的绵竹,摆下了正面对决的战场,企图以硬拼方式与邓艾分高低。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也许这场小胜,使诸葛瞻坚定了信心,以为以逸待劳可制胜。可能他低估对手,魏军已深入腹地,面临的是,置死地而后生,那可等闲视之!因此诸葛瞻以拼命写就的忠诚,终于使他与蜀军将士饮恨沙场,全军覆没。诸葛瞻的失败,使蜀汉失去了最后屏障。邓艾随后进兵雒县(今四川广汉县北),成都已近在咫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