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商鞅为何也叫卫鞅?商鞅对秦国有什么贡献

2020-09-25 14:11:58 作者: 揭秘:商鞅为

  卫鞅就是历史上人们所说的商鞅,他在战国时期是非常著名的人物,是非常有名气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他的改革更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在政治和民生上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他如此地出色,所以人们对卫鞅的老师是谁也非常好奇,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教导出这样出色的学生,那么卫鞅的老师是谁呢?关于卫鞅的老师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卫鞅的老师是尸佼,据说在卫鞅年轻的时候就十分爱好钻研刑名法术,曾经向尸佼请教过杂家方面的问题,后来卫鞅才得到了重用,尸佼也是一位十分有名气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曾经对学积有生、重民等观点做过重要的论述,而且对道家的思想也发展地非常深远,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对社会改革等方面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不过他的作品都已经遗失,所以人们无法彻底地了解他的思想。

  还有一种说法称卫鞅的老师是鬼谷子,据说很多证据都指明了这个方向,鬼谷子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也是纵横家的祖先,常年在山中采药修道,因为在鬼谷这个地方隐居,所以人们才会这样称呼他,据说他是一个通晓天地常人所不能及的伟大人物,也有人说他在数学方面、天文方面都有着很深的了解,而且还涉猎了兵学,对排兵布阵也十分了解,另外他博学多闻,对各种事情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所以才会成为商鞅的老师。尽管许多证据都指明了这个方向,但是人们依旧无法断定卫鞅的老师到底是哪一个。

2.png

  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但是这并不是一开始就呈现出这种状态的,当秦孝公继承王位之后,才开始想要改革,于是便召集了许多的能人贤士,而卫鞅也被人推举从魏国到了秦国,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改革,所以人们将这次的改革称为卫鞅变法,那么卫鞅变法主要内容是怎样的呢?卫鞅变法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商鞅变法,在变法进行的初期,秦孝公和卫鞅都恐惧人们无法接受,所以准备了很长时间之后才开始,第一次变法的内容是在国家内部发布了《垦草令》,在前359年的时候变法正式开始,主要的内容就是希望可以进一步刺激到农业的发展,并且让商业发展的速度稳定且逐渐缓慢下来,重新塑造出有利于社会全方面发展的价值观,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注重农业的发展和重要性,并且还限制了一些贵族和官吏的权力,让全体人民都进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在此之后卫鞅变法也促进了社会的一些发展,到了前350年,秦孝公再次命令卫鞅将士兵们进行合理的调度,之后又按照鲁国等国家首都的规模建造宫殿,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则是废除了贵族实行的井田制,国家之内的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同时让县制得到人们的承认和认可,并且将首都迁到了咸阳地区。除此之外还废除了从前留下来的戎狄风格,父子和兄弟都不可以在一起居住。卫鞅是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他的名气之所以如此之大,其中的原因除了他博古通今、学识超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曾经在秦国进行过变法,让秦国的国力和社会有了全方面地发展,同时也让这些法令一直影响着人们。虽然卫鞅是因为变法而有了名气得到重用的,可是这些法令同时也是卫鞅之死的罪魁祸首之一,那么卫鞅之死是怎么回事呢?

  卫鞅之死还要从他变法成功开始说起,自从在秦国进行改革之后,他不仅让秦国有了更好的发展,而且也让整个社会都随之发生改变,秦朝的国土恢复了鼎盛时期的规模,然而到了后期卫鞅所设定的法令却因为太过于严苛而被贵族所抵制,其中的连坐之法以及军功爵制度更让秦国的贵族怨声载道。当时秦孝公曾经劝说过卫鞅,希望他可以进行一些缓和,但是卫鞅却并没有听从。到了秦孝公即将去世的时候,本来是想要将国家的统治权交给卫鞅的,但是却被他拒绝了,于是秦惠文君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那个时候卫鞅本来是想要告老还乡的,可是却有大臣进谏秦惠文君称卫鞅曾经建立的功勋太多,可能会危害到国家和君主的统治,人们现在都只知道卫鞅,但是却并不知道新任君主是谁。而秦惠文君听了这个说法之后立即派人缉拿卫鞅。当卫鞅逃到魏国的时候,却因为之前的变法而被魏国拒绝,无奈之下他只能起兵攻打秦国,可是却很快被秦国打败,最终自杀身亡,所以说卫鞅的死也是因为他自己的变法所致。

  商鞅是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商鞅是卫国人,原名为公孙鞅和卫鞅。后来,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改变了秦国积贫积弱的状态,秦孝公认为秦国的逐步富强,与商鞅坚定不移的推行变法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肯定商鞅对秦国的贡献,秦孝公15城邑给商鞅,以示对他的奖励。就古人的姓氏而言,有多重含义,比如以商鞅为例。秦惠文王时期,商鞅被秦惠文王以极刑处死,并且杀害了商鞅全家,按说商鞅是没有后人的,但是因为商鞅之前有封地,所以在商鞅封地内的后人,就有商姓一说。古人的姓有标志居住地的含义,古人对于名字而言,一般是氏加名字。黄帝姓公孙,但是因为黄帝之前居住在姬水,所以黄帝以姬为氏,又称姬轩。商鞅又名卫鞅,其中的含义是一样的,商鞅在卫国出生和长大,按照古人名字的叫法,商鞅又称作卫鞅。古人对于姓和氏分的很清楚,比如,商鞅,姓公孙,氏为卫,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渐渐融合了姓和氏的概念,成为了姓氏这一说法。

1.png

  商鞅在卫国生活,因为受到魏国政治家和改革家李悝的影响,商鞅对法家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即从卫国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宰相公孙痤的门下担任管家一职。公孙痤去世后,商鞅认为自己在魏国没有施展抱负的空间,就来到了秦国。后来,商鞅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任命他为左庶长,商鞅变法成功,因此能获得封地,秦孝公尊称他为商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