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的隐忧与两次征日失败

2020-10-10 12:41:36 作者: 元世祖忽必烈

  第一次征日并未使忽必烈灰心,此时他正密切关注南宋战事,于是继续派使臣前往日本招抚。这次幕府终于有了明确答复——将来使全部斩首。当消息传到大都时,忽必烈终于被激怒了,一个专门对付日本的机构——征东行省建立起来了。

  至 元十八年五六月间,两支庞大的远征军驶向日本:一支从合浦(今韩国马山)出发,由第一次征日主将忻都率领,共四万人,战船九百艘;一支从庆元(今浙江宁 波)出发,由南宋降将范文虎等率领,共十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可到八月初,台风再显神威,彻底摧毁了元军战舰。十四万大军生还者不足五分之一。前近代世 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远征就这样失败了。这是忽必烈一生从未遭受的惨败,使其颜面尽失,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此后,忽必烈虽然又先后三次重组征东行省,但终其一生,再也不能派出一船一卒,因为庞大的征需已使百姓不堪重负,国家财政岌岌可危。日本则因两次抗元均借助了台风之力,炮制出所谓“神风”之说,太平洋战争后期出现的“神风突击队”即源于此。

忽必烈

网络配图

  中 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晓认为:元朝第二次征日失败,原因很多。就日本而言,有了第一次战争经验后,幕府早已在九州沿海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各地精 锐武士云集于此,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相比之下,元朝则显得准备不足,比如,当元军请求忽必烈为远征军配备足够的战马、火器时,忽必烈竟以海战不需此类装 备为由予以回绝。对征日统帅,忽必烈也未慎重考虑,以致将领之间战前矛盾重重,无法协调统一指挥,在鹰岛迟滞达一月之久,失去了最佳战机。更为致命的是, 因军事征调期限很严,远征军不少战舰系没有龙骨、只适合内河航行的平底船改建而成,日本九州海下考古发现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以这样的战舰越海奔袭日本, 会留下巨大隐患,在台风来袭时不堪一击。所以说,所谓的“神风”之威,实际上很大程度是由元朝自身原因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