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
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右手持着镰刀飞快地划过野草,左手迅速接住,然后头也不抬,顺势扔到背后的竹篓里。整个动作成熟老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可是小姑娘的面容却一点也不成熟,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看起来小巧精致,大约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屈原看着小姑娘背着满满的竹篓消失在田野里时,心里总会升起一阵莫名的失落感。好几次,他都想走上去问个好,但都没鼓起勇气。
又是一个清晨,这天天气并不好,阴得很重。屈原刚走出门口就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小姑娘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割着草。屈原在远处静静得看着,他忽然觉得这默默地关注着也挺好的。
乌云很快越积越多,随后就下了雨。小姑娘头发一下子被打湿,她无助得抬起头。突然看到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开嘴,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飞快地跑到屋檐下。
竹篓里草已经很多,她想卸下来,但是有点吃力。屈原赶快上去帮了一把。
小姑娘回报了一个和刚才一样甜的笑容并且问道:下雨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啊。
屈原是第一次听到小姑娘的声音,这声音直爽干脆,像是田野里无拘无束的风一样。屈原支支吾吾地说:我回家也没事做,在……这看你割草。
小姑娘说:唉,割草很累的,有什么好看的,看你这打扮,平时很少干农活吧?
屈原点点头。
小姑娘低头想了会,狡黠地笑道:那以后你帮我割草啊,我俩一起割。
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屈原捣蒜一般地点着头。
遗憾是,自从雨后两人分别后,屈原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小姑娘。屈原每天都在房檐下等候,小姑娘的身影再也没出现过。很多人认为是小姑娘雨后回家时遇到了意外,但这只是猜测,具体原因无人得知。
后来屈原根据这段伤心事写成了诗歌《九歌》,诗中主角也是苦等心上人而未至,大概是屈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楚怀王与屈原
楚怀王是楚国的亡国之君,而屈原是楚国之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当初楚怀王若是能听取屈原的意见,楚国也许就不会一步步走到绝境。
楚怀王是楚威王的嫡子,是他让本来强盛的楚国一次次割地赔款,致使楚国耗尽了国力。而他自己,也最终落得个身死异国的下场。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早期以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而引起楚怀王的注意,从而开始被楚怀王任命改革楚国。哪知,好景不长,楚怀王贪恋美色。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一次次被流放,却始终忠君爱国。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在绝望里投江而亡。
当年,为了破坏楚国与齐国的联盟,张仪授命于秦国,欺骗了楚怀王。而楚怀王深信不疑,面对屈原的极力劝谏,他依然放弃了与齐国的联盟。当张仪称病不见楚使的时候,楚怀王依然没有怀疑张仪,反而使担心张仪怀疑自己的诚意。所以为了让张仪相信他的诚意,他派人去辱骂了齐王。至此,楚国失去了盟友,而张仪的许诺也没有兑现。之后,在秦国的威逼之下,将国土一步步拱手让人。
楚怀王生性懦弱,又容易轻信于他人,对屈原的劝谏置若罔闻。如果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劝谏,不轻信于张仪,那么楚国又何至于此。楚怀王和屈原又如何会落得如此地步。
春申君黄歇与屈原
黄歇和屈原,两个人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两个人都是楚国人,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两者的生平经历都有点巨大的差异,通过了解这两个人,便于我们去了解楚国的历史以及楚国为什么会没落的原因。
黄歇是楚考烈王时期的重臣,官至为令尹,封地有十二个县。之后还封为相,可见他在楚国的地位可谓是呼风唤雨,这与他早年的落魄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当他的事业在兴盛期之时,他被小人所刺杀,结束了他的一生。
屈原作为后起之秀,他主要活动的时间是在楚怀王时期。年纪轻轻就做了左徒,左徒是什么概念呢?那就是较令尹只低一级的官阶,可见屈原早年是一帆风顺,跟楚怀王共商国家大事,他对抵抗秦国具有举要的作用。他的种种措施,使楚国强盛起来,威震诸侯。但是后楚怀王,亲信小人,被人骗到秦国去,客死他乡。而屈原看到楚国国门被攻破,心灰意冷,投入汨罗江而亡。
众观两人的一生,都官至高管,对楚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楚国的实力短暂出现兴盛的局面。但是两者晚年,都是遭小人所迫害,无法安享晚年。
两者的区别在于,黄歇是早期落魄,而屈原恰恰相反,并且屈原在后世的影响力比他更太多。至少后人为了怀念屈原,产生了一个节日,每年都祭拜他。而黄歇就那般蹊跷的死去,还没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就去世了。
而在《芈月传》中,两个人的关系是师徒关系,历史上是没有这些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