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臣李光弼:赫赫战功以骁勇果敢而著名

2021-02-13 00:44:48 作者: 大唐名臣李光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将军气度,被提拔为左卫郎。天宝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都虞侯、朔方军都虞侯。

8da977_副本.jpg

  天宝五载(746),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任命他为兵马使,兼赤水军使。王忠嗣器重李光弼,说:“李光弼将来一定能接替我的官职。”李光弼战功卓著,有“名将”之称。天宝八载(749),担任河西节度副使——边境大军区副司令员,封蓟郡公。天宝十一载(752),被朝廷任命为单于大都护府副大都护。

  天宝十三载(754),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上奏朝廷,任命他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安思顺喜欢李光弼的才能,想把女儿嫁给他,李光弼托病辞官。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听说这件事,上奏朝廷,李光弼被召回长安。安禄山谋反,注意扶植个人势力。他手下高邈最有谋略,知道李光弼有将才,劝安禄山延请李光弼入幕,任命李光弼为左司马。安禄山没有采纳高邈的建议,但不久便后悔了,安禄山为失去李光弼感到忧虑,常常忧形于色。后来,时间久了,安禄山安慰自己,虽然没有得到李光弼,史思明也足以抵挡李光弼,心理上才找到一点儿平衡。在后来的战争中,李光弼与史思明的确“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各有长短,谋略相当。

  一、东出井陉关,收复常山郡

  安史之乱发生,封常清、高仙芝先后战败,被斩于潼关。朝廷又以哥舒翰统兵东征。不久朝廷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收兵河西。河东、河北方面迫切需要一名良将领兵,郭子仪向玄宗推荐了李光弼。

=21&gp_副本.jpg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朝廷任命李光弼为云中郡太守、河东节度副使。因为河东节度使乃亲王遥领,所以节度副使就是实际上的河东大军区实际长官。二月,转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率朔方军五千人与郭子仪会师,东出井陉关,收复军事要地常山郡,切断了占领洛阳的安禄山与范阳老巢的交通。安禄山急令史思明夺回常山。当史思明率数万兵马来救常山时,被李光弼击败,李光弼率军乘胜收复藁城等十多个县,南攻赵郡。朝廷任命李光弼为范阳长史,兼河北节度使。三月八日,李光弼又率军攻克赵郡。从安禄山之乱发生,官军与叛军反复争夺常山郡,这一带不断成为激烈的战场,死人无数,遍布战死、饿死者的尸体。李光弼祭奠那些阵亡的将士和饿死的百姓,把被敌人关押的人放出去,发誓平息叛乱,实现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六月,又与蔡希德、史思明、尹子奇等人在常山郡嘉山大战,这些人都是安禄山手下的猛将,被李光弼打得大败,史思明露顶赤脚而逃。这一仗杀敌上万人,俘虏四千。河北十多个郡归顺朝廷。

  二、太原保卫战显威名

  李光弼本想进兵叛军的巢穴范阳,因潼关失守,朝廷召郭子仪、李光弼从河北撤出,赴肃宗行在凤翔。朝廷任命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此时河东兵力单薄,朝廷担心叛军进兵河东,命李光弼率兵增援太原。李光弼率景城、河间两郡的军队五千人赴太原。

21&gp_副本.jpg

  起初,河东节度使王承业不作军事防御和进攻的准备,政事也出现不少纰漏。朝廷派侍御史崔众到太原,收回王承业的兵权,不久又派中使至太原,把王承业处死。崔众看不起王承业,并侮辱其人格,李光弼一向看不惯,为王承业抱不平。现在,朝廷下敕崔众,请他把兵权交李光弼,崔众见到李光弼,礼数不周,又没有按时交出兵权,李光弼大怒,收擒崔众,要处死他。朝廷派来的中使赶到,要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中使怀揣着朝廷的敕书,问崔众在哪,李光弼回答说:“崔众有罪,已经抓起来了!”中使把朝廷敕令拿给李光弼看,李光弼说:“现在只是杀一个侍御史;你如果宣布朝廷的任命,那我就杀御史中丞;朝廷如果任命崔众为宰相,那我今天就杀宰相。”中使害怕了,怀揣着敕书又回了长安。第二天,把崔众斩首示众,三军震慑。

  至德二年(757),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玠等率兵十多万来攻太原,这些人都是安禄山手下猛将。李光弼手下精兵尽赴朔方,只有不满一万人的乌合之众。李光弼指挥了著名的太原保卫战,他以奇用兵,以少胜多,大破敌军,杀敌七万多人。在五十多天中,李光弼亲临前线,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敌人退兵后三天,才回到家里看望家人。朝廷任命他为守司空,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魏国公,食实封八百户。太原保卫战,让史思明领教了李光弼的厉害,对李光弼善于守城的本事铭心刻骨。乾元元年(758),李光弼与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到长安朝见肃宗,肃宗命四品以上的朝廷官员都出城迎接,荣耀无比。在长安,升为侍中,改封郑国公。

  三、代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乾元元年(758),肃宗令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20万唐军讨伐逃往黄河之北卫州(今河南卫辉)一带的叛军首领安庆绪,叛军大败,逃往相州(今河南安阳)。

u=2603179892,3245384798&fm=21&gp_副本.jpg

  郭子仪率军进至相州西南的愁思冈,安庆绪将主力投入决战,又被唐军击败。安庆绪一边龟缩相州城,一边派部将薛嵩带重金向驻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的史思明求救。史思明派部将李归仁率军一万多人进驻滏阳待命。唐军包围相州城,北引安阳河水灌城。平地水深数尺,叛军只能在房屋和树木上起居。城中粮尽"易口而食,米斗钱七万余,一鼠钱数千"。叛军掏土墙上的碎麦秸,洗马粪中的草屑喂牲口,但仍不投降。形势危急。安庆绪再次向史思明求救,又派部将安太清将伪帝玉玺送给思明,并致书愿让出帝位。史思明大喜,统八万大军救相州,与唐军相遇于相州城北。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