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备为什么要将诸葛亮跟曹丕比?

2021-04-02 00:45:42 作者: 揭秘:刘备为

  公元前二二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败军退于鱼复(今重庆市奉节县),并把鱼复改名为永安。第二年刘备病重,感到自己大限将到,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刘禅(当时蜀国太子),交托给重臣诸葛孔明和李严二人。同年四月份,刘备崩。他死前交代后事,对诸葛亮说:

  “你比曹丕要更有智谋的多,你一定可以让蜀国太平繁荣,统一天下。如果你觉得太子值得你为他出力,你就尽心帮助他,如果你觉得他不是一个好皇上,你大可以取代他登上帝位。”他对自己的次子刘永说:“你务必将我的话转告刘禅,你们两人要对待诸葛亮像对待我一样,视他作父亲。”同样的话刘备还将这些话写成遗诏留给刘禅。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何其的信任,这就是刘备的托孤遗诏。

  而对于刘备的托孤遗诏,后世人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是因为遗诏中“君可自取”这句话。一部分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诸葛亮,如果他认为太子不行,他可以取代太子自己坐上帝位。另一部分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诸葛亮,如果太子不是做皇帝的料,诸葛亮可以在他其他的两个儿子中选一个坐帝位,实在都不行,大可取而代之,不同的人理解的意义大不一样。

刘备

网络配图

  诸葛亮是受到刘备的戒备的,在刘备遗诏的话中将他与曹丕相比,曹丕篡权谋皇位,那么刘备便怀疑诸葛亮会不会也会做出这样的事。史实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为蜀汉尽心尽责并没有谋权的心思,但是这并不代表刘备对诸葛亮没有戒心。刘禅的条件与汉献帝相比没有任何优越的地方,而诸葛亮与曹阿瞒相比要优秀的多。

  刘备心里清楚,汉献帝之所以没有被废掉,是因为曹操心里始终保持着只想做汉臣的想法,而不是不具备废他的实力。可是曹丕却不像他父亲一样,他果断的废掉汉献帝,自己坐了帝位。刘备便一直担心,诸葛亮是否会谋夺蜀汉的地位呢?

  刘备死的时候,诸葛瑾的次子被过继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是有后的,诸葛亮视之如亲生,且当时此子年长刘禅两岁,刘备便担心此子会不会成为刘禅的竞争者。人们对刘备的遗诏素有评说,有人认为这其中包含了刘备对刘禅的警示,让他对诸葛亮报有戒心,但是刘禅愚钝没有看出他父亲的暗示,傻人傻福,刘禅并没有遭到危险。不过这也是建立在诸葛亮的确没有反心的条件上,否则刘禅还真不一定能安然无事。

  后人认为刘备的遗诏有以下作用。

刘备

网络配图

  警告诸葛亮警示刘禅

  对于诸葛亮的隐意是如果我的儿子没有能力你趁机夺位,那么你就是像曹丕一样的人,被人视作反贼,名声尽毁。对于刘禅的隐意是,只要你把诸葛亮像父亲一样侍奉,你就能保证自己的平安,毕竟虎不食子。刘备的话细细读起来,当真是话里有话。刘禅不知道是遵父遗诏,还是自己有点想法,将诸葛亮位置高官,对他特别好,任命他为武乡侯,并且给他独立行政独立处事的权利,且让他担任都城的行政长官,这时蜀汉的事务,不论大小其实诸葛亮都能管理。

  刘备这个隐意颇深的遗嘱,在后人看来却实有点小人之心了。诸葛亮是古时候的文化人,封建社会教会他的是三纲五常忠孝礼义,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并不是独霸一方登帝位,而是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和萧何是同一类人,前者放弃了沛公的官位,跑去追随一个负罪逃跑的落魄亭长,后者没有去追随自己的亲戚刘表的儿子,而是选择留在刘备左右,尽心尽责。其实他们追寻的不是官位权利,而是自己崇高的政治理想。

刘备

网络配图

  刘备的遗诏隐意颇深,他这样的戒备诸葛亮,给我们熟悉的明主忠仆的印象留下了一些污点。诸葛亮一生为蜀汉立下功劳无数,到头来却遭到刘备的猜疑。“想当年是你刘备三求于我,我感你一片诚心,于这乱世辅佐于你,出谋划策,征战南北。我们虽是主仆,又何异于亲兄弟呢?”

  刘备死时将他与曹丕相比是何等的伤人。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仍尽心尽力的为蜀汉奔劳,最后身死。刘备暗藏在遗 诏中的心机实在是愧对诸葛亮这么多年对他一片忠心耿耿,诸葛亮这么能算,却算不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