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为宝”出自春秋名相子罕的一段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得到一块宝玉献给子罕,子罕拒收,那人说:已经专家鉴定过,是一块宝玉,所以才敢进献给您。子罕说:你以美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若你将美玉献给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各自的宝贝,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贝。据此后人断章取义认为子罕是位清正廉洁的好官,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谨以史料上真实的子罕呈现与此,以免以讹传讹。
网络配图
前558年,与郑国政见不合的三个大臣逃来宋国寻求避难,郑国要求归还,子罕迟迟不给,郑国用四十匹马和两个盲人乐师贿赂宋国,子罕收受了贿赂才将人还给郑国,结果三人回国后被剁成肉酱。
宋国要给宋平公建一座平台,因为是农忙,民工们认为不合时宜就编着歌谣讽刺朝廷,子罕听到后拿起鞭子对着民工就是一顿暴打,边打边骂:你们这些小人都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国君修筑平台,你们不急速完成,怎么做的劳役?活脱脱一副狗腿子和黑心老板嘴脸。
网络配图
郑国送来的两个乐师中有一个叫师慧的,此人虽然是个睁眼瞎,但对国家大事却看的比任何人都清楚,有智慧而且机警过人,他用看似粗俗的方法对子罕进行了极大的嘲讽。一次,他故意在宋国的朝廷上小便,左右说:这是朝廷,有人看见。师慧说:哪里有人?左右说:朝廷上怎么会没人?师慧边解边说:必定无人,若有人,难道会用千辆战车的相国去交换一个演唱淫乐的盲人吗?一定是这里没有人的缘故!师慧的话让子罕很恼火,他当即下令将师慧退回郑国。
后人举证子罕清正廉洁主要有两个事例,一是前面说过的拒收美玉,二是赈灾。前544年,宋国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子罕用公家的粮食借给民众,并号召士族拿出囤积救济灾民,他要求别人收取灾民的借据后方可给予粮食,而自己却不要借据,还拿出多余的粮食周济给其他士族,然后再以其他士族的名义贷给百姓,因此获得美名。《左传》说:司城氏贷而不书,为大夫之无者贷。其实这里就很有问题,为什么其他士族没有粮食而子罕的粮食却多余?
网络配图
再说美玉,后人引经据典常常断章取义,往往最能说明问题的地方被视若无睹。据记载,后来子罕把那块玉交给玉工进行了雕琢,变卖套现后还给献玉人,本来一块普通的玉,如此一炒竟然价值不菲,献玉的人一下子成了富翁,而后衣锦还乡。暂且不说这人为什么不向宋平公或其他大臣进献美玉,而偏偏选择了子罕?仅就俩人把一块玉炒的炙手可热,这就很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