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崇拜秦始皇的刘邦:逆袭成为皇帝是因为秦朝的制度改革的读者,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多年以后,面对眼前大汉帝国的万里江山,刘邦或许会想起,他在咸阳亲眼目睹秦始皇盛大的车马仪仗队伍时的一句感慨。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灭六国后,征发六国人到咸阳来给他修宫殿。劳役队伍中,有个比秦始皇小四岁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看到了咸阳雄伟的宫殿、目睹了帝国禁卫军,又看见了威严的秦始皇,不禁发出一句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
怎知造化弄人,这人后来真的就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人,他就是汉高祖刘邦。
造反的秦朝公务员
刘邦在造反前,是沛县某个乡里的泗水亭长。秦官里,亭长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属于底层公务员。
跟刘备一起造反的大汉帝国的开国功臣中,多是刘邦在泗水亭长任上结识的沛县中下级公务员。
比如大汉丞相萧何,以善于文法吏事著称。他任沛县主吏掾,也就是县政府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县府事务,主持人事。县下属吏的考核升迁,都在他的管辖之中。
再比如,后来也当了汉朝丞相的曹参,他是沛县狱掾,负责沛县的司法,相当于司法局长。还有汝阴侯夏侯婴,他是沛县的厩司御,就是沛县政府马车队的车夫,经常驾驶马车接送使者客人、传递文书邮件。还有西汉御史大夫任敖、中途死了的郦食其,都是秦朝的公务员小吏。
为什么这些秦朝的底层公务员会造反,为什么他们造反能成功呢?
这就要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说起了。
高度的集中的权力,会吞噬人的理智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开创大秦帝国,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做了很多事情来维持帝国的统治,后来证明,很多做法都是对的,奠定了中国长久统一的基础。
光凭这一点,秦始皇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但是,一个人如果太顺了,难免会刚愎自用。秦始皇也是人,在他将天下变为自己一家独有的时候,难免自信地认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的,结果步子就迈大了。
秦始皇没有给久经战乱的帝国休养生息的时间,征调全国的劳动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最受诟病的就是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他还开凿运河、建造从首都咸阳直达边境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历史学家认为这些交通建设是出于国防考虑,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那我们姑且不论。那么,秦始皇修建的那通往六国的国道(驰道),到底是为了震慑四方、安定新民,还是为了游山玩水、寻仙求药,就有点儿说不清了。
不管公也好,私也好,皇帝的欲念也好,国家的意愿以利国防也好,修建阿房宫、秦始皇陵,开通驰道,建设直道,如此前所未有的庞大国家工程,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国家资源,无公私之别,都要由秦帝国的广大老百姓来承担。
为了这些浩大的工程,秦帝国总共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司马迁说,秦帝国曾经动员七十万人,一部分用来修建阿房宫,一部分用来修建骊山陵。至于驰道直道,没有具体的数字
根据最新的历史研究,嬴政在位时期,每年服劳役的人都在二百万人以上,有数年征发的劳役超过三百万。
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估算统计,秦国统一后全国人口有2000万,去除一半儿的女性,在去除老幼病残和士兵,基本上全国所有的壮年男子都被秦始皇拉去当苦力了。
老幼病残也未必能够幸免,这么多工程,服劳役的农民、负责监督工程的官僚们都是要生活吃饭的,生产粮食、运输粮食又关联到一大批人的生活生计。
秦朝时代的人头税、田赋约是战国时期六国的二十倍,所以说,“天下富户尽亡”。
在秦始皇这么折腾下,秦朝的社会犹如一张绷得越来越紧的弓弦,已经失去制衡。弓弦何时断裂,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兴于集权,也亡于集权
皇帝喜欢折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能够制约他的权力。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的封建朝代,虽然都是中央集权制,但是,皇帝的权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掌握在官僚系统手中。这么分配权力的好处是,即使王朝的某个时期出现个昏庸或者笨蛋皇帝,也能有人给他出主意。这样国家这架奔跑中的马车不至于因为皇帝的失误跑偏,这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他的官僚系统也是刚刚建立。他哪里晓得分权的必要,他手中的权力是几世秦王努力奋斗,好不容易得到的,怎会愿意给别人。通过变法,秦国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将分散的权力通过官僚系统集中到了君王手中,正是因为郡县制改革执行的彻底,秦国才有了远超六国的社会组织能力和行政效率。
秦国统一六国后,对于自己那先进的郡县制度十分自信,也不过多地考虑各国的文化差异以及对秦制的排斥力,迫不及待地就将其推广到全国。我们知道,制度改革从来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颠覆性的改革更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打个比方,秦国就像一个快速崛起的企业,短时间内先后并购了六家大型企业。在并购完成后,他们肯定要将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模式推广到六国。
这时候,有管理经验的人一定知道,之前六国的CEO(国君)和高层领导(大臣和贵族)虽然都被秦国给干掉或者栓在咸阳了,但是很多维持公司日常运转秩序的中层、底层的干部,秦国不可能一下子将这些人都替换掉,还得继续用他们。
因为,只有这些中底层的领导真正了解基层情况。所以历史上很多官员,在改朝换代后继续在后朝为官,很多情况不是因为他们是“官迷”,而是新朝廷用刀架着他们去当官,因为很多事情除了他们别人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