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被所有人支持,为什么最后支持者又倒戈相向?

2022-09-25 08:17:50 作者: 王莽篡汉被所

  王莽篡汉被所有人支持,为什么最后支持者又倒戈相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求贤良。

  彼时,窦太后已经去世一年,放眼天下,再也没有人能阻挡少年天子的野心。

  46岁的董仲舒受到推荐,可以当面向汉武帝讲述自己的主张。他们先后聊了三次,宾主尽欢。

  这几次谈话的内容就是《举贤良对策》。

  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年是儒家元年。

  从此以后,儒生走上帝国的舞台,开启一系列酷炫的表演,一直到2000年后都霸占C位。

  在汉武帝的计划中,儒生只是理论工作者。

  用文章为皇权加持、到地方去宣传朝廷恩德、然后用儒学教化百姓,让大汉帝国呈现一片和睦气象就好。

  换句话说,他们只是软件和APP。

  至于治国的硬件操作,那是功臣、军人、文法吏等职业人员的工作。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对吧。

  可儒生们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觉得:

  周朝才是梦幻天堂,那时的一切都是所有人共同所有,没有贫富差距、没有不公现象、没有......什么阴暗面都不存在。

  对于这种想法,军人和酷吏都嗤之以鼻,视之为脑残。

  可儒家就是有市场,毕竟鸡汤最养人。

  在汉武帝去世后,大汉帝国的主线就是文法吏和儒生的斗争史,两条路线一直斗了百年。

  直到王莽篡位,儒生获得全胜。

  胜利,也是终结。

image.png

  二、

  儒家想要崛起,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元前81年,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召集60多名贤良文学来长安,对汉武帝时期的政策进行了一次大讨论。

  “贤良文学”主张缩小政府的规模,放弃盐、铁等垄断行业,重农抑商让利于民,再次实现文景盛世。

  桑弘羊实名反对。

  他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用强制手段调节社会需求,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双方在小小的会议室里互不相让,从2月一直撕逼到7月,“贤良文学”才取得胜利。

  最终,大汉帝国废除了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第二年,桑弘羊也因谋反罪被霍光处死。

  在60多名贤良文学中,有一位学者叫桓宽。

  他回家后,把会议的过程和结论都整理成一本书,起名叫《盐铁论》。

  不论是会议还是《盐铁论》,表面上讨论的是经济问题,但背后却是意识形态的争论。

  桑弘羊是法家,贤良文学是儒家。

  他们争论的焦点远远不止眼前的政策,而是大汉帝国以后的指导权,理论、财富、权力、人事......的命运,都将取决于这次会议。

  这场博弈太大了。

  最终法家失败,儒家取得空前的胜利。

  不过法家和文吏的传统势力很庞大,“盐铁会议”后儒家只是平分半壁江山,想要一统天下,还需要机遇。

  他们的机遇来自几十年后的皇帝父子。

  汉宣帝其实是汉武帝、桑弘羊一脉,他重用酷吏、打击豪强、加强朝廷权威,缔造了大汉最后的辉煌时期。

  可太子却是标准的儒家学子。

  太子对汉宣帝说:“老爸,你的做法太残酷了,不如用儒生吧,以仁义教化天下多好。”

  汉宣帝一听就知道完犊子了。汉朝的制度是霸王道杂之,也就是一手面包一手钢刀,听话的吃面包,不听话的吃钢刀。

  可这个败家子想做温情脉脉的和事佬:

  “哎,乱我家者,太子也。”

  他本来想废掉太子,但一想到曾经和皇后走过的艰苦岁月,还是下不了决心,听天由命吧。

  太子登基后,就是汉元帝。

  在汉元帝的领导下,儒家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儒生认为汉朝虽然强大,但不够完美,他们强调个人道德的力量,反对政府对社会的过度控制,他们希望把政府改造成周朝的模样。

  虽然是脑补出来的周朝盛世。

  但是法家官吏的势力始终存在,他们敢做敢为,不在乎任何道德的束缚,只根据法律的标准行事。

  他们从不谈理想,只做实事。

  按道理说,儒生是很难和法家对抗的,毕竟没有武器嘛,可帝国的民间社会提供了最广阔的市场。

  那些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耕种一点点田地,本来收入就不多,却要拿出一半来交税,再拿出来年的种子,就剩下一点粮食。

  吃个屁。

  而占据大片田地的豪族,却有免税的特权。

  朝廷官员穷奢极欲、地方官员只知盘剥,外戚、贵族没有前辈的本事,依然霸占朝堂。

  学子如果不行贿、巴结,基本没有入仕渠道。

  除了既得利益集团,所有人都希望有一场变革,来改变现有的一切。

  此时,不论是理论、理想还是操作手册,儒家的一切都特别迷人,所有人都觉得他们是世界的灯塔。

  儒家即将一统天下,只缺一个领袖。

  此时,王莽迎面走来。

image.png

  三、

  王莽出身于帝国最有权势的家族。

  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按照汉朝传统,皇太后将享有巨大权威。

  于是,王政君在汉元帝去世后,提拔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其他6个兄弟都被封侯,就连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做了水衡都尉。

  王氏家族之富贵震动天下。

  虽然王莽的父亲去世早,没有赶上这一波红利,但出生在这个家族,本身就是巨大的胜利。

  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标准的儒教徒。

  从小,王莽就跟随名师学习《论语》,学术水平相当高,当一个大学教授或者长江学者基本不在话下。

  他的哥哥早逝,留下妻子和遗腹子。

  王莽谨记“兄友弟恭”的教训,全部接过来,亲自抚养寡嫂和侄子,很快就成为青年道德楷模。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