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司马丕:历史上第一位服食长生不老丹药中毒而死的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知识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司马丕生于咸康七年(341年),他出生后第二年,父亲成帝司马衍就去世了。咸康八年(342年),司马丕受封为琅邪王。晋成帝去世,本应司马丕登基,但中书令庾冰因害怕其登基后失去权势就以司马丕年幼为理由反对,于是司马丕叔父晋康帝司马岳登基,改元建元。
皇帝之位让叔叔坐了,他只好干些象征性的闲职,永和元年(345年),拜散骑常侍。永和十二年(356年),加中军将军。升平三年(359年),任骠骑将军。其实这都是一些虚衔,他并不能领兵打仗,上阵杀敌。
升平五年(361年)五月,19岁的晋穆帝司马聃去世,皇帝无子,皇太后褚蒜子说司马丕本来早就该登基为帝,他是皇室正统,如今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当皇帝。于是司马丕登基当了皇帝,皇帝之位转了一圈,又交回到屁股底下。
“男儿汉大丈夫若不能流芳百世,宁可就遗臭万年。”历史上说出这句话的名人,就是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
桓温是晋明帝司马绍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以下是桓温前半生的辉煌经历:
15岁,父亲遇害,立誓要报仇雪恨,重振家业;
19岁,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仇人丧礼,手刃其三子,以此扬名天下,并被皇室招为驸马,做为政坛新星步入仕途;
33岁,时为晋康帝司马岳时期。司马昱为削弱已在荆州传承两代的庾氏,不准其父死子继,任命桓温镇荆州,都督西部六州之地;
41岁,晋穆帝司马聃在位时,司马昱令殷浩领军北伐,希望他建立功业,制衡桓温。岂知接连大败,朝野共愤。司马昱为桓温逼迫,罢免殷浩。桓温从此尽揽朝中内外大权。
52岁,晋哀帝司马丕在位,桓温主持“庚戌土断”,打击士族豪强,极大增强国力。
如果桓温的生命到此为止,那么,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名声将达到更高的程度。可惜他还继续活着,于是,就出现了晚年逼迫废皇帝的故事,从而被人垢病,落下骂名。
桓温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成语典故,许多知名度更超过了他本人:
他出身士族,却鄙视清流,每读《高士传》便至弃书;痛斥世家高门导致“神州陆沉”的无能,讥刺他们是一帮“刘景升之牛”的废物,慨然“我不为老兵,尔辈岂能高坐?”
他的谋主是“入幕之宾”的郗超;他的妻子对情敌“我见犹怜,何况老奴”;连他的主薄也善辨别美酒,管好酒叫“青州从事”,劣酒叫“平原督邮”。
他在行军路上,怜悯因思子“肝肠寸断”的母猴,处罚捕猴的士兵;看到昔年亲手植下的柳木,长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竟至泣下;
他是天下知名的孝子,为父报仇枕戈泣血整整三年,自解权柄为母送葬,却又在绝壁天悬下高呼“既为忠臣则不得为孝子”;
最后,他终于喊出了那句中国史上的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有桓温这样的权臣当政,晋哀帝司马丕形同傀儡。他也就没有心思放在朝中的政事上。司马丕一向喜欢长生不老之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谷、服丹药,侍中高崧谏曰:“这不是好事情啊,陛下不应如此。”哀帝不听,结果服药后药性大发而卧病在床,不能听政,桓温和其他大臣们一商量,又请出崇德太后褚蒜子摄政。
兴宁三年(365年)正月一日,皇后王穆之去世。同月,司马丕因服药过多发病在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葬在安平陵。司马丕死后谥号为哀,和王皇后并葬于安平陵。
在中国历史上,信道士之言,直接服食长生不死之药而死的皇帝约有10人,哀帝司马丕是第一位。晋哀帝司马丕没有后嗣,他死后,皇太后褚蒜子下达诏令,司马丕弟弟琅邪王司马奕继承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