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水木年华的冬天,五条人的秋天,华语乐坛的春天?

2020-07-27 16:30:48 作者: 乐队的夏天:

2020年7月25日晚,《乐队的夏天》两期联播。

33组乐队被分成了3组,3个小时的节目聚焦在第一组的比赛上。

“木马”、“重塑”、“福禄寿”、“傻白”、“马赛克”......这些或是声名在外、或是初来乍到的乐队在同一个舞台上比赛,对于乐迷来说,着实令人惊喜。

节目播出后,“水木年华淘汰”和“被五条人笑死”这两个话题在微博冲上了热搜榜,前者目前有9239.8万的阅读量,2.3万的讨论量;后者有4.3亿的阅读量,5.3万的讨论量。

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似乎《乐队的夏天》来了,华语乐坛的春天跟着来了,果真如此吗?

水木年华的冬天——中生代歌手的挣扎

这一期《乐队的夏天》,请来了人文民谣组合——水木年华。

听完他们的演唱后,乐评人直接表示水木年华已经成为了“油腻年华”。

诚然,能否用“油腻”去形容一个歌手或者乐队有待商榷,但水木年华被淘汰冤吗?

当晚水木年华比赛的歌曲是《青春再见》,这首歌是卢庚戌执导电影《怒放2013》的主题曲,由他亲自填词、作曲。

再往前推几年,老狼、李健、叶世荣、华晨宇等歌手也曾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演唱过。

这首歌带有浓郁的知识分子气质,不管是哪一个版本,哪一个歌手的演唱,几乎都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诗意回望,对水木年华的伤感迷惘;但到最后却依旧能够表达出“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

可到了当晚的比赛中,卢庚戌和缪杰硬生生地将这首校园民谣改编成了流行歌曲。升T、飙高音、增加临场动作......这一番操作下来,原歌中的诗意没有了,理想主义找不到了,伤感和迷惘体会不出了,洒脱和豁达消失了......

赛后水木年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20年的音乐坚守,有收获也有失去。但是为了梦想,我们依旧勇往直前、满怀少年心气。

他们收获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当“窦唯仙了、**死了、张楚疯了”时;当“四大天王”的演唱会一场又一场地演唱老歌时;当华语乐坛的各大榜单被不认识的小鲜肉霸占时;当华语乐坛连续多年由周杰伦、陈奕迅、华晨宇、汪峰“占据半壁江山”时,华语乐坛中生代歌手的挣扎一览无余。

一边,他们接受“岁月的赠礼”,渴望能够捍卫自己音乐的初心,渴望去做到豁达通透、不卑不亢;而另一边,他们却又要去迎合市场和听众,希望意存取巧获得认可和肯定,希望自己奔腾燃烧的热血能够感染他人。

当“鱼和熊掌”兼得,将二者一锅炖下时,它未必是一道美味。更重要的是,即使听众头几餐还买账,但怎么可能一直吃下去?

“水木年华”时,我们可能大喊“一生有你”,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们就是新的;

“乐队的夏天”时,我们可能大喊“青春再见”,因为在这个时代,他们的情怀牌已经不灵了。

我们尊重他们的精神和作品,但是我们有表达不喜欢的权利!

五条人的秋天:小众音乐的困境

当五条人乐队确定参加《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时候,很多乐迷不约而同地跟上一季的“九连真人”乐队进行对标。

至于理由,很多人认为这两支乐队有相似的“气质”和风格。

但实际上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九连真人乐队一以贯之的是用方言讲诉人们的共同情感,比如他们的《莫欺少年穷》、《落水天》等等,都是以“小镇青年”的视角和方式来表达;而五条乐队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结合着自己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对“江湖”和“市井”的理解。

其实在音乐表达上,两支乐队跟大部分听众都有“代沟”,但因为他们表达的均是普通人的情感,所以还是非常容易产生共情。

说到底,两支乐队做的都是“个人表达”的小众音乐——不管你喜不喜欢听,我依旧唱我的!

很多人误以为五条人是因为换歌而导致淘汰,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如果他们不换歌,哪怕这一次晋级了,下一次呢?

小众音乐之于歌手,它的发展之路是曲折艰难的;之于乐迷,它是有“选择性接受”的;之于乐坛,它却又是不可或缺的。

大众流行乐的主要目的在于取悦他人,小众音乐的艺术意义在于将自己一以贯之。这两者没有对错,市场没错,听众也没错。

不管是伤春悲秋的蓝调,还是宣泄愤怒的摇滚,抑或是自弹自唱的民谣,目前给人的都是一种“秋风萧瑟”之感:你还会彻夜单曲循环宋东野的《安与桥》吗?如果朴树再唱《那些花儿》,你还会流泪吗?你还记得华语乐坛有哪些布鲁斯、蓝调大神吗?你还能听懂窦唯,还会关注张楚吗?

一边是日益萎缩的市场环境,一边是不断减少的受众,小众音乐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华语乐坛的春天:现在还没有来

方兴未艾的音乐类综艺和一个又一个破纪录的唱片销售纪录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华语乐坛的春天来了!

可实际上华语乐坛的春天景象应该是这样的:香港有“谭张争霸”、“千夕之争”、“四大天王”;宝岛有邓丽君、罗大佑、李宗盛;内地有毛阿敏、那英、王菲。这个“园子”里既有《二泉映月》、《小河淌水》,也有《你到你爱不爱我》、《两只蝴蝶》。

春色满园才是春——有才华的音乐人,是层出不穷的;脍炙人口的歌曲,是信手拈来的;各种类型的音乐题材,是千变万化的。

很显然:华语乐坛的春天,现在还没有来!

这个问题尽管残酷,但是非常现实——华语乐坛想要重现曾经的辉煌,真的很难!

一边是音乐的载体——唱片业急剧衰落了;另一边是流量时代——很多歌手没有才华作为基础,注重数据超过质量;更重要的是——听众的审美没有实质性提高。

太史公有言:“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之声兴而士奋,郑卫之曲动而心淫。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音乐不仅有娱乐属性,还肩负着大众的审美教育重任。华语乐坛的崛起需要音乐人提高文化素养;需要听众提高审美水平;需要更包容的市场环境;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