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将军李怀光:警惕性有多高?皇帝刚赐他免死铁券,随后就造反

2020-07-23 03:22:33 作者: 唐朝将军李怀

自古以来就有功高震主这样的说法,皇帝是天下权力最大的人,可他需要臣子帮自己做事,皇帝肯定要笼络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封赏和官爵。

可一旦臣子的权力威望越来越大,就有可能反噬皇帝,历史上权臣造反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皇帝就随时可能会对臣子动手,这些文臣武将在皇帝的手下做事,也需要更加谨慎才行。

李怀光也是生在将门世家,他的父亲就官至朔方将军,受到父亲的影响,李怀光也年少从军,他正好赶上了建功立业的时代。

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需要扩充军队来应对叛乱,李怀光也加入郭子仪的军队,在平叛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也受到郭子仪的重视,很快就成为一方节度。

在唐德宗继位之后,李怀光的官位越来越高,他成为国内的重要将领,德宗还是非常信任他的,此时唐朝与各地的节度使关系越来越糟糕,李怀光也经常负责去平定地方藩镇叛乱,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泾源兵变的时候出兵救驾,率军从重围中救了德宗,打败了叛军。

可随着他手上的军权越来越大,自己的威望也更高,李怀光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前程。

泾源兵变让唐德宗对手下的武将更不信任,朝中以卢杞为主的文臣,也不断撺掇德宗排挤这些将领,还希望让李怀光的部队去正面硬碰叛军主力,这让李怀光越来越不满,他在平叛的时候也是保留实力。

为了让李怀光卖力去平叛,唐德宗也赐给他免死铁券,试图拉拢李怀光,可他不仅没有接受,反而当场就大骂皇帝,表示自己一定要造反,随后李怀光还真就反了,叛军还没有被平定,负责平叛的李怀光也反了,这让唐朝政府再遭重创。

其实李怀光造反,至今仍然有着不少的疑点,他在平叛的过程中立下不少的功劳,他的资历也不是别人能比的,丹书铁券这样的东西,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皇帝赐给臣下这样的东西,可见皇帝对臣子是非常信任的。

偏偏李怀光见到这个东西就要造反,这件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李怀光谋反的根本原因还是安史之乱的遗留问题,叛乱之后,朝廷对于节度使的控制越来越弱,这些人都开始组建私军,可皇帝非常担心他们的权力过大,又会成为下一个安禄山。

因此无论是肃宗,代宗还是德宗,对于手下的节度使们都不信任。

在平叛的时候,李怀光勤王被卢杞等人阻止,已经被武将吓坏的唐德宗也真就采纳这些人的建议,没有让李怀光靠近自己,李怀光甚至都没办法见到皇帝。

李怀光见到皇帝真就听他们的话,自己更是非常生气,他就公开表示让皇帝去惩罚这些人,德宗需要他来帮自己打仗,也就不得不贬谪这些官员,还杀掉了自己的近臣崔文秀。

事实证明李怀光的这个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让他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彻底无法挽回了,因为他已经逼着皇帝杀贬这些臣子,已经让人看到了李怀光这些骄兵悍将的影响力,德宗迫于形势不得不妥协。

可事成之后李怀光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这点他心里很清楚,因此他就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既不敢去见皇帝了,也不敢把自己手上的军队拼光。

这种矛盾一直积累下去,免死铁券只是一个导火索,李怀光见到这个东西,就表示皇帝要真信任臣子,根本就用不到这个东西。

他是看出来皇帝只是想先稳住自己,免死铁券就是一个笑话,听起来比较厉害,但这东西是皇帝发下来的,解释权在皇帝的手里。

后来朱元璋手下很多大臣都获得了这个东西,可这些人都没有能真正免死,还是一一被朱元璋给除掉了。

李怀光的担忧还是有道理的,他原本就非常警惕,德宗这个举动是真刺激到他了,他明白等叛乱被平定了,自己也会遭到这些臣子的清算,他还不如提前下手,之前他已经与叛军联系,甚至还约定了平分关中一起当皇帝的事情,李怀光早就已经找好后路了,他自然不会束手就擒。

可他再怎么警惕,自己动手还是有些晚了,也不够周密,他的叛乱是非常仓促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处理好,甚至自己的手下都没有联系好,叛乱的时候不少人心里还是向着朝廷的。

因此李怀光的谋反,没有给唐朝带来更大的打击,也没改变战争的走势,他的部下很多人还有二心,后来李怀光也死在自己部下的手里。

李怀光的事情,也能看出唐朝藩镇当时的情况,像他这样重要的一方节度,手里确实有着精锐的军队,这些部队也都听命自己,可这些节度使供养的骄兵悍将,本身就没有什么原则,谁给好处就为谁卖命。

唐朝这些节度使,像李怀光一样被部下杀掉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可也正是这些节度使内部矛盾重重,才让唐朝能在安史之乱后还维持那么长时间,否则这些藩镇要真能齐心合力,唐朝早就灭亡了,可这些藩镇再怎么作乱,也很难威胁到朝廷,中央的实力还是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