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盛夏,一档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彻底出圈了!
每一位观众就像在追一部极好看的电视剧一样,从第一期“撕逼满天飞”,到最近“复仇者联盟”姐姐们“精于工计”地选择对手,每一位“姐姐”为了能“咸鱼翻身”花样百出, 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举手投足间的每一个细节足以让眼尖的观众们拿出来消遣一个礼拜。
不管如何,这个夏天的周五,观众们终于有了“看热闹”的好去处。
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节目里“永远”排在人气Top3的万茜就因为之前的“不想红”让网友们“黑出天际”,而她最近在被爆出发生右肱骨骨折后,竟能继续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并且在舞台上还能自主举起骨折的右臂……关于万茜病情的严重性,被网友们调侃为“医学奇迹”。
◎ 万茜戴着护具参加节目。/ 芒果TV截图
在大家的印象中,拉伤尚且要在床上躺几天,更何况是如此严重的骨折。才几个礼拜的时间就能“活蹦乱跳”地出现在舞台上,莫不是“姐姐们”为了博版面的又一波“暗箱操作”?
疑问一:万茜肱骨骨折 究竟要伤多久?
◎ 万茜工作室发文报平安。/ 微博截图
针对微博公开资料,广东省医学会骨关节外科医师分会肩肘关节成员、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参军分析称,这次万茜伤的是右臂的肱骨,指的是从右肩到右手肘关节之间的这段长骨,它发生骨折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直接**或间接**,严重的话可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引起胸部损伤等并发症。
◎ 网传的万茜骨折的X光片。/ 微博截图
“如果拍片后发现骨折的肱骨没有移位,那么可以采取石膏治疗,需要3-6周的恢复期,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是内固定的方式,使用钢板、螺钉或其他的髓内固定的器材,让骨折复位,让骨头在较好的生长环境中快速长好。”曾主任表示,万茜此次骨折采取的治疗方案就是后者。
◎ 在工作室发布的视频中,万茜手臂上有长长的一道疤痕。/ 微博视频截图
“很多人听到骨折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静养,其实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材料的更新升级,手术不断微创化,快速康复理念已经融入骨科手术全过程。”
曾参军表示,2-3天的规范治疗,骨折受伤的手就可以尝试活动了,配合康复锻炼,在不刻意负重的情况下,做一些小动作是没有问题的。
“3个月后,骨头长合后才算彻底康复。”
疑问二:郑希怡想打“封闭”上场 为何被拒绝?
受伤的“姐姐”万茜直言,“火速复出”就是想利用自己在节目中的“高人气”帮队友一把,实现全员晋级。
而另一边,郑希怡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四公舞台的录制中,脚意外扭伤,却不惜想用打“封闭”的方式上场,扭转自己处在淘汰边缘的局势。
◎ 郑希怡从高处跳下扭伤。/ 芒果TV截图
曾参军介绍,“打封闭”在竞技体育场上较为常见,起到快速麻醉止痛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起到抗炎的作用。
因此,用上“封闭针”需要满足两大条件:出现了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例如肩周炎、关节炎、运动中的扭伤、拉伤等,而对骨折或者割伤则并不适用,此外一些伤口较深的位置,也不宜注射用药。
◎ 封闭针注射的区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关节腔、肌肉或者韧带组织。/ 网络图片
而此次郑希怡为何被医生拒绝使用“封闭针”?一是因为现场情况复杂,医生无法准确判断是韧带拉伤还是骨折,因此不能贸然选择打“封闭”;其次,“打封闭”终究是一种“对症治疗”而非“去因治疗”,能够改善症状,却不能根除病因。
◎ 医生诊断郑希怡挫伤较重。/ 芒果TV截图
运动损伤中出现疼痛固然令人难受,但其实这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机制。比如有些人脚有伤,走路时会出现痛感,这时候就需要减力,避免扩大伤情,但“打封闭”就相当于人为地“关闭”了这道防线。
“一旦打了‘封闭’,患者什么都感觉不到了,照样可以活蹦乱跳,但已经出现损伤的部位,在这过程中再度发力,或者遭遇碰撞、冲击,无疑会使伤病更加恶化。甚至药物会扩展到其他部位,影响大脑对其他部位状态的感知,增加进一步受伤的风险。”曾参军说道。
◎ 医生拒绝给郑希怡打封闭。/ 芒果TV截图
看到《乘风破浪的姐姐》四公演最后的舞台呈现,郑希怡不但有地板动作,甚至还要侧手翻……估计这也是医生并不提倡“打封闭”的原因吧!
中年人的生存法则,不允许一丝丝怠慢!
不单单只有万茜、郑希怡,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还有不少“姐姐们”负伤上场,为她们感动之余,仔细想想,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人到中年,职场之路的艰难和容不得有一丝丝怠慢的“奋不顾身”。
30+的女明星是,生活中的“我们”更亦如此!
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今年年初生了一场大病,手术4天后,他就准时出现在公司,有次打趣地问他“怎么这么想不开,为了工作,连命都不想要了”,可他却无奈地说,很怕自己被公司裁掉。
“公司最近的业务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自己部门从以前的‘香馍馍’变成了‘可有可无’,生病这段时间,老板打电话嘱托我安心养病,不急着回公司上班,可等我到了公司后,才发现私下里老板要找人顶替我的职位了,人到中年,孩子要上学,父母要赡养;房要供、车要养,只不过生了一场病,就面临失业的危机。”
这样的故事在职场中不胜枚举。
我国曾经在2009年发布过一份《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结果显示,在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中,亚健康的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其中35-45岁之间的人群又占绝大多数。
◎ 从亚健康人群的年龄段分布来看,40岁以下青壮年占比达到75%。/ 中国产业信息网
相比于刚步入职场的意气风发,人到中年,只能“拼尽全力”。
“眼看着后面有年轻人在追赶,稍不留神就会从岗位上被挤下来,家里又等着自己这份薪资过日子。”这就是**裸的现实,熬夜、加班、超负荷工作……“健康”成了中年人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