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亿建出来“豪华中学”,到底是在教育孩子,还是物化孩子?

2020-08-25 08:21:26 作者: 7.1亿建出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Doris妈妈说育儿”。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一个人要想彻底走向美好的未来,迎接灿烂的人生,必须先经过教育的培养和辅导,只有个人思维和知识得到提升,那么,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轻松自如的享受美好的时光,否则一辈子都可能会因为教育的缺乏,而寸步难行。

教育,以人为本,这不仅体现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教学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最近看到的一则热点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陕西省镇安县在前不久刚刚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随即当地相关部门斥巨资7.1亿元修建了一所中学,一时间成社交媒体的热点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所学校不仅占地面积达到了272亩,而且学校整体环境看起来很不错,除了教学楼、餐厅、体育馆、素食之外,还有些假山瀑布和别具一格的图书馆。不论是设计还是装修风格,都称得上“豪华”。

有学生称:“新学校住宿和教室都很不错,但是回家不方便,来回路程很远,而且餐厅的饭菜价格和物价比以往更贵了。”这让不少网友开始担忧:这样的学校真的是为了学生和孩子吗?花了这么多钱建造的学校,非但没有让学生感觉到方便,而且还让学生消费变高了。

通过这个案例,其实不难发现,学校要真的想让孩子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应该是以学生为核心,组建教师团队、教学计划、教育环境等等,只有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育,这样的方式才是有效果和有意义的。

以物化为主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

物化教育,是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建造很多的教学楼,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然后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更高的薪资报酬。这些观念,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致命的抨击。

北师大教授董潘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如果你们到了40岁,还没有赚到4千万元的话,那么你们就不要来见我了,也不要说是我的学生,因为我的学生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你们不配。”

作为一个大学教授,给自己的学生明目张胆的宣传“物化教育”,自己的言论完全影响和决策了学生判断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以唯利是图的商人为标准,让学生失去了对于学术探索的诉求和初心。

这就是学校教育中的“物化教育”,在学校这样的地方,本应该是老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探究学术和知识的乐趣,而不是教导孩子“用金钱衡量自己的人生”。

无独有偶,在深圳某地小学放学的时候,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每天上下学家长豪车接送,不仅衣服都是大牌子,而且每天的零花钱更是不断。这位小朋友在学校也是多次花钱让同学帮忙写作业,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十分不解。

记者去采访才了解到,原来家长每天一味地用金钱来奖励孩子,比如:孩子作业写完了或者表现很好,家长就会直接给孩子发奖金或者其他的玩具。这样看似是家长肯定孩子的行为,但是实际上“好心办了坏事”,孩子做事情越来越目的化,经常会为了奖励和金钱才去做事情。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物质化教育”外,社会上很多现象也是在贯彻“物化教育”这一行为。前段时间,网易有道公司的一则招聘公告引起了网络的轩然大波,在今年的人才校招计划中表示:网易有道老师招聘,50万年薪保底,优秀者可达到100万。

但是要求,毕业于国内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大学,而且要参加过大型专业赛事以及高考成绩要到达省级前100名等等,一时间,不少学者和网友议论:“网易这波操作,是在物化清北名校的应届生,招聘人才不应该只看学历,应该注重素质教育。”

这些例子表示,不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在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传递“物化教育”的信息,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精神层面”为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教育在于培养人才和塑造学生,以人为本,而“人”最重要的是思维和价值观,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精神”。

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这3个重要场所对孩子进行“精神教育”,才能让孩子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通过“精神教育”,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心灵得到洗涤和唤醒。他们会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在经过教育的塑造,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其实,并不是一味地否定“物化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精神和物质同等重要,离开了物质,生活将出现问题;离开了精神,空洞的肉体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对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正确引导呢?

1. 让孩子明白物质和精神的区别

物质和精神其实很好区分,但是对于学生和孩子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二者之间的界限,经常会出现混淆概念的情况。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应该让孩子理清“物质”和“精神”的区别,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应该顾此失彼。

2. 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从学校毕业之后,价值观才被慢慢塑造出来,而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他们的为人处事和生活态度都会有不一样的变化,有的对于物质狂热追求,有的人却表现无欲无求,这些其实都是价值观在“作怪”,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孩子责任感和崇高理想

正确引导孩子追求物质和精神,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崇高的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让孩子知道教育和读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养家和吃喝拉撒,更是为了实现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从而让自己人生得到蜕变和升华,思想得到更高阶段的提升,用发展的眼光和心胸来正确看待“物质”和“精神”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物质”和“精神”同等重要,就像“食物”和“水分”一样,对于生命和个体来说缺一不可,但是如果只追求其一,势必会打破平衡的环境,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好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