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新动向

2020-08-27 14:33:19 作者: 中小学教师资

三是质量审核将增加院校之间的竞争性。开展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审核通过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便利师范毕业生就业。已经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通过构建三级递进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推动教师教育院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院校之间的竞争还体现在师范专业院校和其他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会促使师范专业院校推进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发挥师范优势。

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严把教师培养院校的质量审核工作。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国考”环节,培养院校的培养质量就成为一个关键指标。因此,各相关方要高度重视质量审核,从源头加强培养质量,从考核关确保师范生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说,师范生免试教师资格证,意味着院校要审核师范生教学能力,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师教育院校的监测质量审核,避免院校“放水”。

二是教师资格证的全国通用性问题。教师资格证书实行“国考”,提升了教师资格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试点省份之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是互相认可、通用的。由于多种原因,各地教师培养院校在师范生培养质量方面存在一些不平衡问题,可能会出现一些地方招聘中不认可其他地方普通高校师范专业的教师资格证,而存在毕业生无法异地就业的问题。师范生的跨区域流动,有利于提高教师劳动力市场效率。因此,要把师范生教师资格认证当作国家级考试来看待,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认证程序,进行交叉认定,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质量的国家标准。

总之,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需要职前培养、入职培训、管理制度多方位施策,教师资格证并非保障教师质量的唯一关键因素。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部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