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县饭店坍塌事故:一场农村寿宴上的悲剧

2020-09-01 14:37:21 作者: 山西襄汾县饭

绝大多数伤者是被这样一点点救出来,应急局调来了吊车等大型机械始终在一旁待命,没有贸然介入救援。下午5点左右,整片区域基本已经被数条救援通道贯通,目视区域和生命探测仪没有发现生命迹象,但有两具遗体被掩埋在东侧一个狭小区域,“那个地方太危险了,两块预制板落下后呈夹角撑在那里,搬动任意一块都可能带来二次坍塌,救援指挥部反复商议后,觉得还是不能让消防人员冒险,使用了挖机,但是挖机操作也很小心,基本是慢慢地半斗半斗在挖。”

30日凌晨3时45分许,现场救援全部结束,开始做消杀工作。救援队伍共救出57人,其中29人遇难,7人重伤,21人轻伤。早上6时40分,救援队撤出现场,现场的废墟已经被连夜清理完毕。下午,村子里贴出了手写在黄色宣纸上,29人的罹难者名单,其中8位男性、21位女性。郭丁丑告诉本刊,“其中至少有5个孩子”。

救援现场(图|人民视觉)

为什么遇难女性和孩子较多?贾吉告诉本刊:“村里这些年,因为年轻人都去城市定居了,所以赴宴的人,本身就是老婆婆带着孙子的多。可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男人在外面看戏,女人带着孩子在房内休息。”

脆弱的结构

网络上流传着老寿星小毛跪地道歉的视频,他说:“一二十年的饭店,怎么就塌了呢?”当地村民对聚仙饭店的结构再熟悉不过:聚仙饭店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建,中间一个一百五十平的宴会厅,中间约有六个支撑柱。据报道,经历六次改建,目前的天花板用预制板(一种上世纪常用,相对低廉的建筑材料)搭建,又加固一层水泥,但常年漏水。于是经营者在几年前又加盖一层彩钢板,原本二楼天台成了室内,饭店老板用来放一些杂物。

郭丁丑猜想,由于宴会厅南北、西向分别是独立厢房和厨房,一个方位至少有一个四面墙围成的立方体做支撑,“所以,西面的厨房没塌,彩钢楼顶也是从那一截断了压下来。只有东面,只有一堵墙,所以东面先塌了。”早晨一位蛋糕师傅曾在送蛋糕时,注意到饭店东侧墙面的扭曲,有所预感,匆匆离开。本刊记者向其同事证实,此人经历属实。

对此,武汉市一所知名建筑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王工告诉本刊,建筑的稳定并非只与墙体数量相关。“这幢饭店属于砖混结构,和城市中常见的由钢筋混凝土板梁柱承受荷载、砖墙不承载的框架结构不同,砖混结构的传力形式是:楼板-砖墙-基础,常被农村地区采用。因此做好砖墙的加强措施尤为重要。

王工根据废墟照片露出的楼层剖面看出,饭店建筑的塌陷部分,并没有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标准做圈梁和构造柱等加强措施,导致房屋的整体性很差。圈梁可以拉结房屋中的墙体,“作用类似于木桶的钢箍”;构造柱则一般设置于砖墙转角和相交的部位,插入钢筋,用混凝土现浇,二者共同作用,提升砖混结构房屋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针对事故建筑所采用的预制板,王工补充道,过去许多灾害事故的经验表明,保证预制板支承位置处有可靠连接,才能保证楼面板的整体作用,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楼板在较大位移时坍塌。

但是,农民们既缺乏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意识和判断能力,也不愿在前期设计流程上多付出成本。王工表示:“农村的自建房一般是农民自己出资,指定建筑样式,然后请乡下的建筑队施工,其水平良莠不齐。”例如,陶寺乡村民贾吉的房子建于1997年,当时水泥不够使用,很多地方用了石灰代替。他回忆,当时既未勘探地形,也没有设计单位和监管单位,“当年的房子都是这么盖的。”

“同时,广大农村在建设领域一直缺乏有效的上级监管。”最直接的体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建设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责任与流程作了规定,其中存在“农民自建底层住宅的建筑活动,不适用本法”的条例。

另一方面,当地村民通常将塌陷首先归因于天灾。事故前,当地一连下了十几天雨,中间一周,距离饭店将近两公里处就有一座民房塌陷。

然而危险已经潜藏在更漫长的时间里。王工表示,建筑结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细节,一切都要等待调查结果出炉。但是根据现场图片可以推测:“一是楼板设计施工不达标,使用年限长以后性能退化,突然发生破坏坍塌。二是东侧外墙长度较大,未做加强措施,侧向承载力弱,墙体产生侧向位移,搭接其上的楼板失去支承,造成坍塌。”

8月29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对该起重大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次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襄汾县“8·29”饭店坍塌重大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展开调查。

搜救结束后,本刊记者询问安李村的贾吉:“饭店的危险结构是否属于历史产物?陶寺乡近年建楼是否已经接轨国家标准?”他回答:“还是那个问题,村里这些年,因为年轻人都去城市定居了,所以这些年,都没有盖新房。”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消失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