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宫刑后的司马迁,给朋友写了一封信,字字句句,椎心泣血

2020-08-28 14:28:22 作者: 受到宫刑后的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散文家。他为后世留下一部不朽之作《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时,我们也知道,司马迁的人生中,曾经遭受到一次非常重大的挫折,就是因为他替李陵求情,被施以宫刑。这件事对司马迁的影响有多大?司马迁曾经给一位朋友写过一封信,讲述了自己的所承受的心理折磨,这封信可谓字字句句,椎心泣血,这就是著名的《报任安书》。

任安,字少卿,荥阳人,曾经担任过北军使者护军,益州刺史等官职,他给司马迁写了一封信,希望司马迁能“推贤进士”,司马迁在给他的回信中,说明了自己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与自己受到宫刑有莫大的关系。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篇令人泪潸的书信。

这封信的第一段内容,司马迁就提到,“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我虽然才能低下(谦辞),也曾经听闻过德高望重的长者风范,只是我感到自己身体残缺,出于污秽耻辱的境地,稍有行动就会收到被人的指责,想要做有益的事,反而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第二段内容,司马迁提到人们对受过宫刑的人的偏见,“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所以说,灾祸没有比贪利更悲催的了,悲哀没有比伤心更痛苦的了,行为没有比辱没祖先更难堪的了,耻辱没有比受到宫刑更严重的了。受到宫刑而后得到余生的人,是无法和别人相提并论的,这种观点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接下来,司马迁举了几个例子,当年的卫灵公和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孔子立刻就离开了卫国,往陈国去了;商鞅能够在秦国得到重用,是因为宦官景监的推荐,赵良为了这件事而看不起商鞅;同子,是汉文帝时期的宦官赵谈,因为司马迁的父亲名字叫司马谈,为了避讳,司马迁称其为“同子”。赵谈和汉文帝乘车出去,袁丝感到可耻。

任安给司马迁写信,是希望司马迁推荐有才能的人给汉武帝,司马迁的这一段回复,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他为什么不向汉武帝推荐人才——他恐怕自己推荐的人,被别人看不起啊!

司马迁之所以遭到这样的耻辱,是因为替李陵求情,我们都知道,李陵是在和匈奴的作战中,投降了匈奴,才让汉武帝勃然大怒的。接下来,司马迁说了自己替李陵求情的原因。李陵率领着不到五千人的步兵,和数以亿万计的匈奴人作战,就好像虎口的诱饵一样,双方厮杀了十多天,李陵率领士兵转战千里,箭用完了,路走绝了,没有任何援兵,只能拉着没有箭的弓,却和匈奴的锋利的刀剑拼杀。所以,司马迁才会替李陵求情。然而,这一次求情却让司马迁被处以宫刑。

这是奇耻大辱,比死更可怕,但是司马迁没有选择死,他写下了最著名的一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司马迁说,“腐刑”是人生中最大的耻辱,但是他为什么坚持活下来了呢?因为“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代那些非常富贵的人很多,但他们死了也就死了,只有卓越豪迈,不同凡响的人,才能名传后世,周文王被关押在羑里,推演出了《周易》,孔子被围困在外面回不来,写下了《春秋》,屈原被流放了,写下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写下了《国语》,等等。

司马迁的家族是史官,他早就在准备写一部最完整的史书,从黄帝轩辕氏开始,到汉武帝为止,框架都构建好了,包括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章,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一百三十篇。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司马迁因为替李陵求情,而受到了宫刑。但是,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志向,选择了活下去,然后才有了一部伟大的《史记》。

这篇《报任安书》,司马迁写出了自己的冤枉,悲愤,也有超越常人的见识,令人敬佩的生死观。这所有的一切汇聚在一起,成了这篇令人泪潸的《报任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