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明码?自媒体一片喊打声:下线!(第1108期)

2020-09-08 22:20:58 作者: 苏州文明码?

迫于网络舆论压力!苏州“文明码”匆匆下线

苏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外界之所以对文明码有较大的反弹和争议,其实是外界对这个试行方案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解读,以及担心公权力过度介入私人和道德领域。“我们也在反思,应该在测试前更多征求各方面意见,且没能在第一时间跟进进行充分解读,导致了外界的误解和误读”。

近日,“文明码”引发外界热议。9月6日下午,当地回应来了。

看了一下当地的回复,“自愿注册”、“不影响升学、户口等”、“不会二次惩罚”等等都说出来了。然后就不禁让人想问一句:大兄弟,您到底闹哪样呢?啥都不影响,您做这个干啥?玩儿?这种本身就缺乏详细论证、为了讨好上级,强行给自己加戏的所谓“社会管理”,除了消耗公信力与社会资源外,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不过人家也说了,这玩意儿他们会更详细论证,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推出。这话大概的意思是:操,没想到会遭遇这么大反对,这事儿就算求了吧。?

反正就是不能承认有错。

我只能认为有人没有深刻检讨!因为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

文明码不文明,助长了侵犯私权的力量,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事会发生在社会管理素养和文明程度相对高些的地方……如果全面推开,别的地方是不是会玩更多花样进去?就像开车上路,天网恢恢,一不小心,几百钱就没了,还要花时间去交罚款去消分。

这种政策的出发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加强基层管理,把所有人都管起来,就像网格化一样,只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网格化可以精确到每个人。操作上,还是一贯套路,先放出来看下反应怎么样,反对吐槽太多就暂且搁置,没什么反应,马上推行……这还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上到下的思维还是一天到晚想着怎么管人而不是服务人民,骨子里根本就没有现代文明的基本概念:构建于自由和平等基本人权之上而形成的现代社会秩序。

文明码在一片嘘声中下线。

正如网友热评:“我支持节约、卫生、文明、讲公德,也一直是这么要求自己和孩子的。但我反对节约运动、卫生运动和“文明码”,因为这些其实是公权力用扩大化的“规训(discipline)” 手段,把道德领域和法律领域给打通了——国家介入到个人生活当中,没违法的也可能会受到惩罚,权利被剥夺。天网恢恢不疏不漏。这种运动在历史上已经搞过很多很多次了,最后并没有带来节约、卫生和民众道德文明水平的提高(说不定还降低了)。因为这是反社会进步的。”这是公然对人的蔑视。一直说人民至上,难道至上了的人民素质不如官员?难道人民强烈希望自己被文明码分成三六九等?这到底是人民的需求还是政绩的需要?文明城市的评定到底是为了给某些人提供升官的政绩还是为了让人民活得文明自在?如果网络开发部门真的那么闲,可以开发一个公职人员文明码,由人民群众评价,高评分作为升职重要参考依据,低评分建议离开领导队伍。为什么不推呢?

该市数字化搞了一套又一套,每一套都很失败。文明码,突破隐私底线,现在又黄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过这个文明码一经推出就激起了民愤,网络上对此骂声不绝。

大家都觉得这简直就跟英剧《黑镜》第三季第一集《急转直下》的情节一模一样,实在太荒诞了。

当初有的网友看了这个剧之后还吐糟这一集的剧情逻辑不严密,现在这位知乎网友估计明白自己欠这个剧一个道歉了吧?现实往往比影视剧更残酷、更荒诞。为了对抗这种懒政,还有不少人呼吁应该推行廉政码、清官码,让他们自己折腾自己去,别天天吃饱了撑得就琢磨着怎么折腾老百姓。

大概是民怨太沸腾了。这个新闻在9月4日被曝光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苏州市文明办的回应。他们说“文明码”正处于测试阶段,其初衷旨在倡导文明新风尚,以正向激励为原则,且以市民自愿注册为前提,不存在强制行为。

你们信吗?反正我不信,很多网友也不信,他们说,当初健康码也说自愿,后来就看到有些老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没办法扫码,连商场和地铁都不能进入,由此还产生了各种冲突。

据说,“苏城文明码”阶段性测试已经结束。苏州市各相关部门正在抓紧修订完善,待今后条件成熟后再推出试行。

估计这个条件应该是永远没有成熟的可能的。现在再去苏州政府的官网去查,本文开头放的那张9月4日的新闻截图,已经被删除了。

无论通过日期检索,或者是通过关键字搜索,都已经找不到了。

但是,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等到民怨冷却之后,将来强制推行也不是没有可能。

未来,我们可能会活在一堆“码”里,反正每推出一种码,应该就有一堆人获取到利益。

反正遭殃的永远都是屁民。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4.5%——也就是说,在中国,是有5亿人是不上网的。

尤其是老年人,据国家统计局的2019年数据,60岁以上的人,上网比例仅为23%。也就是说每四个老人中,就有三个老人未曾接触过网络。

未来,这些人可能就会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俗称“社会化死亡”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