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虽小作用大
多方探索强筋骨
芳庄乡学校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代表。“我们把在校生数量少于100人的学校统称为小规模学校,目前全省还有250多所小规模学校、教学点。这些小规模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切实的民生需求,是义务教育的‘神经末梢’。”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方红峰告诉记者,小规模学校形成背后有多种原因,城市化进程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浙江省城市化率为70%,而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口城镇化率要再高20%。“也就是说,有不少家里具备条件的农村家长专门将孩子送去城镇、县城学校就学。”方红峰说,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教育的短板,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温州教育局早在2018年就启动了乡村小规模学校专题调研。调研发现:乡村学校布局未能及时根据形势发展统筹规划,该撤并的没有撤并,需要保留的又没有重点关注。小规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低,办公经费难以满足学校正常开支,环境改造、设施维护、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经费捉襟见肘。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严重,年龄两极分化,一边是本土老教师“坐等”退休,一边是青年教师“盼等”离开,骨干教师逆向流动频繁。一批动不起来的学校,一群离不开的老师,一群走不出去的学生,使农村小规模学校陷入窘境。
在长期深入研究乡村教育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童富勇看来,前些年,我国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重大调整的初衷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如今还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不多,却是乡村教育的据点。“当前我们应当保留必要的山村学校,特别在交通不便地区,以利于孩子就近上学。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初衷,也体现了义务教育精神。”
近年来,散落于农村各处的小规模学校,正在越来越受到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提高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让农村孩子不必多花很多钱去城镇、县城学校,从省里到各地职能部门都花了大力气。例如,改善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做好教师流动机制等等。
“温州山区面积大、海岛众多,乡村小规模学校数量较多。截至2019年底,全市200人以下的义务教育学校还有155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17.1%,而学生数仅占2.4%。”温州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温州各地大幅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运作所需经费投入。同时还实施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行动,组建城乡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教育共同体。
而在宁海,位于深甽镇马岙村的马岙小学,目前还有在校学生51人。9月9日上午,马岙小学与宁海实验小学顺利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同步课堂。身处两地的孩子们成为同班同学,接受名师的答疑解惑。课后,两校教师则会展开讨论进行观点碰撞。马岙小学的老师们在即时观摩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多地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有较大空间待提升,哪怕是成效明显的新纪元学校芳庄校区也面临着机制完善的问题。这些来自基层的烦恼,方红峰感同身受:“我们要为卓有成效的探索鼓与呼,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所在。不论公办还是民办教师去农村学校,都应该有相应的、有倾斜性的工作机制作为激励。这需要联合多部门尝试突破现有规定。”
小班教学是优势
托管模式制度化
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探索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前几年,我们已在探索城乡教育共同体。主要由当地政府对症施策,我们再集纳好的做法在全省推广。例如,农村的学校和城镇优质学校结对、民办学校托管农村公办学校等。”方红峰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目前省教育厅已在讨论如何通过制度化形式做好城乡教育共同体,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公布相关文件、政策。
记者了解到,新政策将重点推出融合型和紧密型两种模式。融合型就是城乡两所公办学校,改为一校两区,同一个法人。紧密型则可以让民办学校加入,一所城镇的优质公办或民办学校托管一所乡村学校,但两所学校均有各自的法人和校长。托管后,两校相当于捆绑在一起,统一课表、统一管理、统一教师调配、统一教学、统一年终考核。“这两年,各地都已在做类似的实践、探索。例如,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芳庄校区的蜕变就是个好典型,在短短几年里通过城乡学校紧密型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方红峰说。
童富勇也为建设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要坚持并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加强农村学校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做到全员、全方位、长时间、高频次培训。比如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着重培养优秀全科教师,这既符合小学教育规律也兼顾农村小学规模小、布局分散、师资紧缺的现实,从而改善农村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化,可以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实现教师流动。建议名师层次由县级聘任、在县级流动,而不限定于某一所特定的学校。”
跟城镇学校里每个班动辄40多人不同的是,小规模学校产生了许多自然小班。这些自然小班,有的只有个位数学生,倒逼教育理念的转变。小班化教学质量又该如何提升?
“丽水景宁是行动比较早的,2006年就开始研究小班化教学。全省各地也已经纷纷行动。前几年,教育部还向全国推广浙江的农村小班化教学经验。但我们不能放松,小班教学还有许多可探讨、提升之处。”在童富勇看来,小班化如果探索得当,或将成为小规模学校优势所在。“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历程表明,小班化是所有改革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最为成功的举措。小班化教学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师生情感的培育。”童富勇说,这些乡村小规模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和乡土特色来开发乡村文化课程。因为乡村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乡土情怀,走得出、回得来,根永远在家乡的的美好乡村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