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三十三年(1768年)《新安县志》卷二《沿革志》谓新安,“秦置郡县,始名新安,属三川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新安县,取新治安宁之意,故址在今渑池境内,属三川郡。(见民国28年张钫主编的《新安县志》)
又根据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渑池县志》卷上《地理志·古迹》有“新安县,治东十五里,世传谓新安故县,今改为塔泥村”。
以上史料说明新安置县于秦,但县城位置不在今址。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载曰:“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万于新安城南”。根据义马市档案信息网(2012年8月9日)《楚坑遗址》篇显示:公元前206年,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于河南省义马市千秋镇二十里铺村西李杏湾村,俗称万人坑。
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曰:“十余年间,百姓死没,相锺于路。陈、项又肆其余烈,故新安之坑,二十余万,彭城之战,沮水不流”。皇甫谧在这里所写的新安之坑正好与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相吻合,而这个新安之坑就是现在河南义马千秋镇二十里铺村西李杏湾村的楚坑遗址。
唐·李泰编著《括地志》载曰:“新安故城在洛州渑池县东一十三里,汉新安县城也。即坑秦卒处”。而渑池县东一十三里所置的汉新安县城正是今天河南省义马市西南三公里的千秋镇二十里铺村。
由此说明,汉代的新安县在今天的河南省义马市境内。
西晋·潘安仁《西征赋》述其奉命为长安县令,赴任时将路途经历,录而为《西征赋》,其赋中有“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旬之期”,这一段记事。
其次,潘安仁的《伤弱子序》一文中,亦有“三月壬寅,弱子生。五月,之长安。壬寅,次于新安之千秋亭。甲辰而弱子夭,乙巳,瘗于亭东”。
千秋亭即今义马市之千秋古村,是晋代新安县城附近的一个亭。亭是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县下设亭,为最基层的行政管辖单位。汉高祖刘邦,曾任泗水亭长。据此两则记载,晋时之新安县城,有可能在今义马之千秋镇一带。
唐·李吉甫编著《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新安县》条目中,谓:“新安县,畿。东至府七 十里。”这与现在新安县城距洛阳市的里程是相符合的。又谓:“本汉旧县,属弘农郡。晋改属河南郡,后魏属新安郡。周武帝保定三年(公元563年),省新安郡,又于今县置中州。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省中州,又置新安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置谷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省谷州,新安属河南府”。又云:“县城本名通洛城,周武帝将东讨,令陕州总管尉迟纲筑此城,以临齐境”。这则记载较为系统的列述了新安县历代建置称谓及所属郡国州府情况。由于唐·李吉甫编著此书时上距周、隋仅二百来年,故所载事实较为可信。今天的新安县城原名通洛城,是周武帝于保定五年东讨北齐时,命陕州总管尉迟纲在函关城的基础上又筑建的,在周武帝保定三年以前归新安郡管辖。保定三年将函关城改置为中州,州治即函关城,保定五年将函关城改为通洛城,到了建德六年,省免中州,又置新安县。新安县治(城)何处未详。隋开皇十六年复于中州城改置为谷州。唐贞观元年撤谷州后,建立新安县城至今。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汉晋时期的新安县城位于今河南省渑池县或义马市境内。
然而,翻阅渑池县的文献资料,很少有在渑池置古新安县的记载,《渑池县志》载曰:“渑池,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
从今天的地理位置而言,义马市是渑池县中的县中市。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家进行文物普查时,确定了今义马市二十里铺石河村西南约1.5公里处涧河北岸、古崤函古道边缘处一个巨型大坑,为公元前206年项羽坑杀秦卒二十万处。楚坑遗址确定。1978年,在楚坑附近今义马市二十里铺石河村考古发掘,发现一个约20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上世纪八十年代再次进行考古发掘,确定石河村古城遗址为上述史籍、史料记述的新安县原始古城。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9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