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反对家长批改作业!杭州考虑出一份“教育负面清单”

2020-11-11 10:12:11 作者: 坚决反对家长

  “我反对家长批改作业,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学生做完作业不检查,家长来检查,开什么玩笑?!家长批改好作业,孩子自己不会检查订正了,老师也没法掌握真实的作业情况,无法反思教学。”

  杭州家长有句话问伢儿:“你作业有没有做好?”其实这个“好”字,不是质量完成怎么样,而是说“有没有做完”,家长要看的,也就是孩子作业有没有做完,而不是要保证他都做好。

  “我还反对在班里或群里公开点名批评孩子。二三十年前,我的老校长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不要轻易给孩子定性。当时班里有两个孩子,一个是传统意义的学霸,一个成绩较差,初中毕业后,一个进了杭二中,一个进了职高。但是过了几年,两人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校园里遇见了,他俩成了研究生同学。”

  请家长相信“轻负可以高质”

  另一位校长说:请家长相信“轻负可以高质”。比如学校的课堂设计,每节课留10分钟做课堂作业,一定比上课讲满40分钟把作业留到课后的效果好;习题设计也有讲究,是高质的保障;规范管理是轻负高质的重要支撑,不是让家长批改作业,而是找到孩子真正的薄弱点。

  小朋友不“浪费”时间怎么成长?

  还有一位校长说:座谈会的主题是“共育”,得家长和学校有“共识”,才能“共育”。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讲,达成“共识”有困难。原因有几个:

  一是高度信任。没有信任,基础不牢,很难做好教育。

  二是教育是需要“浪费”的,但是有焦虑情绪的家长却不想有“浪费”,因为觉得没用。

  但教育就是件高度“浪费”的事,小朋友不“浪费”时间怎么成长?比如假日小队活动,就是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把时间“浪费”掉,就是在这些“浪费”掉的时间里,大家才有自己的感悟,才有收获,才能成长。

  “我觉得现在从学校角度讲,有几个痛点,从宏观角度来说,学校无法满足家长多元、个性化的需求,是一个痛点;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较高也是痛点。”

  家校合作为什么会焦虑?

  一位教育研究院的专家说:“家校合作现在有个背景,就是焦虑。我举个例子,有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朗读或背诵课文。结果有家长就来找老师,说能不能把作业改一下,直接是背诵?其实这是学校根据孩子的能力布置的分层作业,能力好的背诵,能力弱的朗读,但是这样的作业到家长这一关,却变了。”

  现在,家校共育里有个矛盾:期待家长配合的要求和家长有限的教育资源。比如说,作业要辅助,活动要配合等,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资源来配合做这些。假如明天我孩子学校有个活动,我可以调休,但很多家长的工作却不能调休,这怎么办?

  市教育局:考虑出一份“教育负面清单”

  听了家长、校长和老师的发言后,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态:“家校沟通出现一些问题,不是说局里出台文件,规定哪几条不能做,就可以解决。我认为学校和老师都要转变教育观念,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相信成绩好坏与负担多少没有必然联系,并非成绩好就一定要负担重。”

  “下个阶段,我们要研究、梳理一下‘教育负面清单’,有些底线我们绝对不能碰。比如几位校长共同说起的,坚决反对家长批改作业,因为作业是老师检查孩子学习质量的教学手段;家长去学校搞卫生,也是要杜绝的;让家长代劳学校活动,老师因此给相关孩子一定的奖励,这种行为也要严肃杜绝。

  “学校还要积极探索家校联系的好办法、好途径,更好地理解家长,及时沟通,换位思考,做好教育,形成良好的杭州教育生态。”

  曾有杭州老师紧急清理班级群

  家长们一片叫好

  去年10月10日,快报头版和2版刊登了《QQ群、微信群、杭州教育App、钉钉、做实验的App、英语配音的App……家长手忙脚乱,昨天杭州一位班主任紧急清理班级群》。文章中,一位小学班主任说国庆假期里老师通过四五个渠道布置作业,有家长没有及时发现漏做了。所以,这位班主任连夜和学科老师商量对策,把原先五个信息发布渠道减少到两个,并立下严格规定,一个群只发布学校通知、作业要求,另一个群仅供家长和老师日常交流。听说这个消息,家长群里一片欢腾:“很好很好!谢谢老师给家长减负!”

  学校的信息发布平台多,家长不堪其扰,很多学校都陷入这样的窘境。有妈妈一听这个话题,立刻回应:“这个事情,我已经忍很久了!孩子读书,家长也被严重捆绑,就说接收、落实学校的各种信息,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

  有位二胎妈妈张女士,儿子上五年级,女儿上二年级,一天要盯牢8个群,每个群不定时会有消息,每天都需要看好几遍,才能不掉队。

  当时,快报记者还随机调查了15所学校,包括8所小学、5所初中、2所高中。其中,小学阶段使用的平台是最多的,8所小学中有2所学校使用4个平台和家长交流,2所学校使用3个平台和家长交流。

  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老师们通过各种信息平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家长们通过各种家长群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这种无缝连接的家校联系模式,看起来是件好事,为什么会成为家长、老师难以言说的负担?

  一位教育工作者发问:“天天让孩子在手机上打卡,完成各项作业,就像某些单位的KPI考核一样。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为什么会变得跟流水线上检查商品一样,这么机械呆板?”

  “读书终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能全部包揽,老师也需要自己的生活。我们是要充分享受现代技术提供的各种便利,但是不要被束缚住。家校交流,互相留一点空间,大家也许会更加从容一些。”一位校长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