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专业服务集群。前瞻布局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商务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面向制造业研发集成解决方案,提供信息技术咨询、设计和运维服务,开展示范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绿色制造中的应用,促进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推广,支持软件企业向云计算转型,培育行业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推动面向制造业的可信云技术发展,组织开展云服务试点和应用示范。高标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罗湖人才产业园,集聚国(境)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有特色、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
推动商务服务业跨境交流合作。落实国家服务业领域开放举措,争取上级支持,在金融、保险、电信、航运、医疗、旅行、文化、教育和专业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落实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以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围绕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区域,先行先试与港澳服务贸易全面自由化,探索建立深港商务服务业联合体。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全国版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在设立外商独资专业服务机构、取消或降低外商投资认证机构的投资方条件限制等方面开展先行探索。为香港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政策资源、客户挖掘、出入境便利等条件。加强深港服务业交流合作,联合两地机构举办专业服务业交流活动,优先支持港澳专业人才创业就业发展。鼓励辖区企业和机构跨国经营,积极开拓国际业务,参与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
持续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商务服务业“人才高地”。对专业机构聘用的“高精尖缺”外籍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工作许可、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便利措施和“绿色通道”服务。加大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创新过程培养体系,以文锦渡口岸片区为核心载体,联合湾区各地机构、高校,设立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商务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执业资格认证培训,举行职业资格考试,为商务服务业提供专业人才支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罗湖人才产业园,引进国际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4.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力推动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释放优质产业空间,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构建形成以“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生物经济”为主的三大重点产业形态,培育发展绿色低碳和新材料产业,打造“DT+IT+BT”新兴产业集聚融合发展高地。力争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
跨越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紧紧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领先的数字产业集群。依托清水河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培育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无人自主技术与装备制造、智能芯片、边缘计算和智能传感器等相关领域企业。前瞻布局关键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引进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设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应用场景于一体的综合型数字产业生态圈。实施人工智能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推动智能产品在工业、金融、零售、物流、旅游等领域的集成应用。依托罗湖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国际知名电商平台入驻罗湖,重点扶持一批消费带动强、发展潜力大的电子商务骨干企业,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高端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罗湖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重点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信息网络(5G)、智慧城市等领域,加快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能级。支持重点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前瞻布局若干技术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引进产业链缺失环节的重点项目,完善产业配套。围绕黄金珠宝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文教娱乐等重点领域打造若干“AI+5G+8K”示范应用场景。力争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清水河-笋岗生命健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命信息、智慧医疗、医学影像、健康管理等领域。促进BT与IT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医学影像、基因检测、细胞检测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对接引进国内外医药研发、临床试验等机构和团队,布局合同研发服务(CRO)、合同生产服务/合同生产研发服务(CMO/CDMO)和临床试验现场管理服务(SMO)等服务产业链。支持人工智能、生物三维打印技术与医用机器人、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深度融合,开发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和远程监测诊疗设备等产品。培育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产业新业态,发展整形美容、医学抗衰、口腔美容、母婴护理等高端医疗服务产业,促进医疗服务产业逐渐从“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型。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
培育发展新材料及绿色低碳产业。强化新材料创新应用,发挥中金岭南、宏翔新材料等企业,以及黄金珠宝、建筑装饰等产业集群优势,支持开展无氰环保镀金技术、形状记忆合金等贵金属、环保合成材料等技术研发及新材料应用。前瞻布局3D打印材料、新兴功能材料、超高温材料等领域。创新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治水治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与应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搭建集水安全、智慧水务管理、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绿色建材、装配化、园林与环境服务和绿色环保工艺等研发与应用。力争到2025年,新材料及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0亿元、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