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iEnglish把培养孩子的远见、把学习英文的目的和教育的育人目的放在了阅读的表层下面,用阅读来实现教育。即使抛开英语学习,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习惯,对阅读品格的养成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iEnglish的底层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个故事讲,有一次杨振宁回高中母校,学校门口对联上写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校长接杨振宁的时候,杨振宁让车停在了校门口说:如果你不改变这个字,我就不走进学校。把什么字改了呢,把苦改成乐,即学海无涯乐作舟。
现在教育界有两种理论,一种提倡完全释放天性,快乐教育。认为回归天性,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玩儿,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种理论集中在3年级以下,到了4年级家长就换了一副脸孔。提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头悬梁锥刺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我们普遍把学习想成了一件苦差事,却没想到快乐其实是人本性当中的驱动力,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他琢磨清楚,搞清楚原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一件兴趣盎然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孩子爱上某一件事情。
iEnglish把兴趣放在了所有孩子学习的最开始,通过ETP来吸引他们之间互相PK的乐趣,通过内容和游戏去吸引孩子阅读下去的欲望。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就应该像呵护金子一样,只有乐趣和成就感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自驱力。
把兴趣放在第一位,其实并不是放任自由的快乐教育,我们是让孩子掌握能够终身驱动自己的内心热爱学习的能力。学习让我快乐,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笑话,而是一种境界。所有的孩子都应把学习当作乐趣,一生乐此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
“教育的重担到底应该落在谁的肩上? 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还是学校、老师、教培机构,还是某一套教材。在iEnglish的学习中心背后,我们把教育的场景还原到了家庭,我们把教育的主导权交还给了家长。”甄成方说。
孩子一生的学习旅程中,18岁以前在家庭里度过的时光,父母给他的影响,可以影响终生。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孩子在孩童时期如何给予他无条件的爱,以及习惯性的养成,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树立他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什么样的品行,实际上是父母追求一生的课堂。
在父母教育孩子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iEnglish把自己当作家庭教育的一个工具,很多家庭教育的讲师和导师在做iEnglish的服务商时,用不同的角度去解析iEnglish,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万个用户手中有一万个iEnglish,如何利用它做好陪伴,通过前期的耐心,养成后期的独立;通过前期的不厌其烦的提醒,到后期孩子能够养成学习的自驱力,把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主战场的理念,隐藏在了iEnglish的使用过程中。
在iEnglish的学习场景复现的过程中,习惯的养成、品行的树立以及坚持的品格,是看不见的教育底层,也是iEnglish教育的灵魂。所有的父母希望能够充分利用iEnglish,完成在家庭里教育和习得的场景,但千万不要把它当作一个神器,把教育完全交给iEnglish,教育的主动权应该握在父母自己手中。
未来学习中心生态
当前,大多数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去学校就基本完成了孩子的受教育过程。而现状是,很多毕业了的学生,哪怕是硕士研究生毕业,都没有做好面对复杂世界的准备。
这是因为学校是一个小的受限体,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培养的是大量标准化的技能型的人才。而在智能时代,学校正面临重大的考验,家长对学校教育不满意,开始把孩子送去辅导班或者培训机构。
学校的教育形态,时间受限、空间受限、范围受限、个性受限……教给孩子的是一套固定的、标准化的内容。实际上,传统教育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很多学者开始了对未来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