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通气会在杭州举行。
对很多人来说,这份规划很重要。
毕竟在当前,绝大部分人的人生,和所在城市的关系极其密切。
而这份文件,所规划的就是我们城市的未来。
涉及方面较多,已阅君今天只能结合近期的相关数据,择要来聊一下。
这份规划中,有个指标相当显眼:全省城镇化水平跨上新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
这个指标意味着什么呢?
来看前段时间发布浙江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659.8万余人,占72.1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96.9余人,占27.83%。
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城镇化率还要提高2个多百分点。
难度大不大?
要是从前10年的增长数据来看,不算大。有这么一个数据,和2010年相比,浙江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0.55个百分点。
甚至有不少市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杭州市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83.29%;宁波市则为78%。
四个城市,虽未达到75%,却已相当接近:
温州市的城镇化率为72.16%;
嘉兴市为71.34%;
绍兴市为71.02%;
舟山市为71.89%。
当然,在这方面,还有部分城市距75%还有一定距离:
湖州市为65.64%;
金华市为68.19%;
衢州市为57.57%;
台州市为61.98%;
丽水市则为61.82%。
这里要顺便多说一句:从2010年和2020年的数据比较来看,在最近10年,后面这五个城市城镇化率提高的速度也相当快,像湖州市就提高了12.75个百分点,衢州市提高了13.44个百分点,丽水市提高了13.42个百分点。
所以,就剩下这么一个问题了:在今后,浙江城镇化的增长率还会不会像过去十年那样?
今天发布会提到了这么一个判断:近十年来,浙江省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呈现趋缓态势。今后一个时期,省内农村人口和省外人口还将进一步向城市集聚,但城镇化率不会大幅增长,预计将降至年均1个百分点左右。
那么,从这些现状和相关判断中,能看出浙江的城市未来将会怎么发展呢?
其实,相关趋势已露端倪。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人口纷纷进入城镇;第二阶段,受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人口呈现“向心集中”的态势。
至于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点在哪里,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大致在70%。
城市化进入第二阶段后,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城市化2.0”。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这种观点能相互印证:到2020年杭州全市常住人口为1193.6万余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近323.6万人,增长37.19%,年平均增长率为3.21%;宁波市10年增加人口近180万人,增长23.65%,年平均增长率为2.15%。
这种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的现象,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
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要构建在相应的平台上。当人口达到一定的数量等级时,这种平台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由此可见,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都相当有利。
这就会涉及到怎么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的问题了。
如果身处相关中心城市,要对这方面的事多加关心。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中小城市怎么办?
其实,如果认真观察,也能发现它们未来会向何处发展,也已初露端倪。
从当下来看,大致有这么两个关键词:
一是“融入”,现在很多中小城市都在主动对接中心城市,像“接沪融杭”已写入德清县的政府工作报告,海宁也提出接轨杭州战略。事实上,不少中小城市可以一头对接中心城市、一头连接乡村,借着成为双方连接的节点,通过推动中心城市的人才、资金、信息、公共服务等“下乡”,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是“分工协作”。这就要涉及到都市圈的概念了。
通过和中心城市分工协作,中小城市将能获得较大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不少地方的党委政府正在出台各种举措,为发展殚精竭智。
对身居其中的个人来说,这些已经体现出的趋势意味着什么呢?
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在城市之间的迁徙将更方便。这方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已提及,像表示浙江省将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除杭州市区外,全面放开落户政策,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省城镇范围内逐步实行“户口通迁”。
其次,则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这会涉及到诸多方面,像城乡居民的收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这些都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以后会越来越好。
对个人来说,已阅君建议对这方面的相关信息还是要认真关注,因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会涉及到我们将如何选择,怎么规划人生等一系列重要的事。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 作者:黄宏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