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近万商标助力国人餐桌升级

2021-06-18 11:36:51 作者: 中粮:近万商

近来,随着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在CCTV-2的陆续播出,“红八中”这茶商标成功“破圈”,引发关注。

在纪录片中,中粮集团董事长吕军介绍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许多国家对我国进行了“封锁、禁运”,茶叶作为最具中国传统优势的商品,成为突破贸易封锁、获取外汇的重要手段。而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正是“红八中”茶商标背后的中粮。

从“红八中”商标开始,中粮在七十多年间陆续推出了福临门、长城、家佳康、香雪、梅林、悦活等近万个商标,成就了一系列“国民品牌”,真正实现了“有餐桌就有中粮”。可以说,为粮而生、因粮而兴的中粮,自成立以来就与中国人的餐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吃饭问题最大”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这是一百年前,《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的一句名言。作为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国家,我国受“吃饭问题”困扰了几千年。

在旧中国,由于农业发展水平低,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主要以高粱、玉米、谷子等粗粮为主粮,甚至很多人只有半糠半菜的饮食水平,蛋白质摄入量极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地。

近百年来,中国陆续开展土地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尤其是1949年后,随着发展环境的逐步稳定,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吃饭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当时,国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际上则面临“封锁禁运”。农产品成为突破重重封锁、维持国家外汇收支平衡等的重要商品。作为专营粮油食品进出口贸易的政府公司,同时也是当时农副产品进出口的窗口,中粮当仁不让地挑起重担,通过发展农产品贸易,突破了重重关卡,实现了粮食创汇,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梅林”、“天坛”、“珠江桥”等商标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诞生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出现短缺危机的情况下,中粮又承担起进口粮食以稳定国内市场、解决人民生活急需的重大使命,千方百计进口粮食、食糖等,保障国内供应。

在此时期,中粮作为粮油食品对外贸易、出口创汇、保障国内粮油供给的主渠道,不断开拓粮油食品对外贸易,经营的商品由几十种发展到两三千种,贸易对象拓展至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农产品和国际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优质农产品和食品端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有餐桌就有中粮”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人餐桌面临持续升级。如何能够在解决“吃得饱”的基础上,不断满足老百姓“吃得好”的需求,成为以中粮为代表的农粮企业的发力方向。

到八十年代末,外贸体制迎来改革。面对新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为更好地满足国人餐桌之需,中粮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变革,在保持国家粮食贸易主渠道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从贸易向贸易与实业相结合的华丽转型,初步建立起油脂、酒业、巧克力、面粉、饮料等产业基础,形成了以实业为基础的产业链,并由此而揭开了国人“餐桌革命”的序幕。

伴随着体制改革与战略转型,中粮成功推出了长城牌干白、干红葡萄酒,福临门小包装食用油等品牌产品,开创了同类产品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1978年,中粮还引入可口可乐,成为中国对世界开放的标志。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粮正式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将事关国人餐桌的粮油糖棉肉乳聚焦为核心主业,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在“全产业链”战略的引领下,中粮持续将战略和投资向核心主业、主要品种、关键环节聚焦,着力扩大核心主业的经营规模和加工产能,在粮食贸易、油脂加工、稻麦加工、食糖加工、肉食养殖等业务上的战略布局不断完善。

依托这一坚实的产业基础,中粮相继拥有了“家佳康”、“悦活”、“蒙牛”、“酒鬼”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商标,使中粮产品与品牌成为老百姓餐桌的“常备”。其中,“福临门”商标更是涵盖了米、面、油、糖等多个重点品类,真正实现了“有家就有福临门”的美好愿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