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作为上海‘西大堂’,不但拥有‘半马苏河’的宝贵资源,还坐拥向西辐射的区位优势,我们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充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打造成为上海的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
图说:二十大代表、普陀区委书记姜冬
党的二十大开幕之际,二十大代表、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聆听了二十大报告并表示,报告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制度优势,更激励大家踩足油门、身体力行,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
在姜冬冬的行李箱里,这次特地放上了2007年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到普陀调研时现场亲历者的口述材料,在会议期间结合二十大报告仔细研读。“他在上海工作时间虽然只有七个月零四天,但曾来普陀调研过5次,对普陀区未来发展作出高瞻远瞩的指示。”姜冬冬表示,这些战略谋划至今仍引领着普陀区的发展方向。如今,普陀“半马苏河”开发建设风生水起,桃浦、真如等重点区域成功转型,“西大堂”已成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会客厅。
以桃浦为例,从2012年10月17日启动全面转型,到现在正好历经10年,已成为传统工业区转型的成功案例。在腾笼换鸟后,这个市中心的“大衣料子”即将发力,向国际化创新之城迈进。桃浦中央绿地作为市中心最大的开放式绿地,今年国庆期间,不少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诗和远方”。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十大报告为中国下一个阶段发展擘画了蓝图,如何将蓝图落实为“路线图”“施工图”?姜冬冬认为,关键就是二十大报告深入阐述的人民城市理念。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普陀区最新“晒”出的一组数据却颇为亮眼。今年1到9月,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4大重点产业,同比去年增长22%,占区域经济比重达36%。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同比增长95%。逆势上扬的秘诀何在?不少企业选择普陀,是被其“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营商服务精神感动。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蝶变的普陀发展迅速,老百姓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普陀曹杨一村整体改造完成,老邻居们欣喜地回搬“新居”。苏州河普陀段拥有中心城区苏州河最长岸线,正好是一个半程马拉松的距离,昔日“工业锈带”已变身为“活力秀带”。
姜冬冬表示,在二十大开启的奋斗新征程上,更需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根植人民,让人民在都市中享受到“诗和远方”的美好生活。
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