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秋表示,“厦门可以站在国家视角梳理海洋科技领域产业链的短板,并结合自己的优势深耕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的海洋经济发展,探索并建立院所与企业紧密合作机制,建立行业科技‘大牛’与企业‘结对子’机制。”换言之,企业可以在发展中选择与行业战略科学家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结合形成发展范式。
如今,研发实力转换成拳头产品落地正在厦门海洋智慧装备发展领域蔚然成风。2020年,全球首艘7500车LNG汽车滚装船交付,填补了我国双燃料大型汽车滚装船自主设计建造技术的空白;今年3月1日,被誉为“全球最适应气候变化和最智能环保的船舶”——维京荣耀号在北欧投入运营……这些由厦船重工承建的船舶,彰显出“厦船造”的实力。
“厦船造”助力人们挺进广阔深蓝,而海洋科技将为产业发展开拓新视野。“厦门把海洋科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我觉得是非常明智和高瞻远瞩的设想。”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主任邓子新表示,海洋资源的潜力无限大,需要继续联动多学科的力量,向海要资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主任邓子新发表主旨演讲。
当前,海洋局正探索搭建多学科联动、产业聚集发展的平台,推进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落地了海洋三所翔安基地,梳理出海嘉生物、致善生物、罗普特等七个意愿强、可行性高的产业项目和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集美大学海洋科技产业园和福建水产研究所海西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开发工程技术中心等三个创新载体项目及渔港经济区、现代水产种业项目等。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吴国梁展望产业园的发展时表示:“以产业园为抓手,厦门将以前零散发展的海洋领域中小企业汇集到园区里来,进行成片规划和发展,并发挥海洋新兴产业联盟的成员力量联动国内外专家学者,将海洋项目做大做强。”
由此可见,厦门将不断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促进包括海洋智慧装备等领域在内的产业实现海洋科研成果转换。当前,厦门市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游艇帆船、特种船舶、海洋监测仪器设备、海洋装备仪器设备、膜材料等为主导,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15.99亿元,增长6.55%。踏着海洋强国建设的澎湃浪潮,海洋科技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高歌“蓝色畅想”
海洋新兴产业擘画新图景
风起鹭岛,潮涌万象。厦门举办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搭建了一个共商共议海洋产业发展大计的平台,让国家乃至世界深耕海洋新兴产业高精尖领域的专家学者、龙头企业的目光锁定厦门,见证厦门海洋新兴产业的潜力所在。
过去十年,厦门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创新示范试验区建设,着力发展以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为主的海洋高新战略性新兴产业。
过去十年,经过平台建设和产业培育,厦门形成海洋龙头企业26家、海洋高技术企业25家、海洋上市企业10家,培育包括海洋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育种等领域共14条产业链。
过去十年,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在10%以上,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比为0.5:34.2:65.3,形成了以三产为主导、一、二产协同发展的格局。
碧海蓝天涌大潮,天宽地阔任驰骋。厦门市将以举办本次论坛为契机,将专家学者的前沿理念、对厦建议磨砺成“蓝色引擎”,从而转化成促进海洋高新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探索形成“机制有保障、产业有创新、资金有来源、平台有突破、空间有拓展”的厦门海洋产业发展模式,让迈向海洋强市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孵化聚集,实现海洋强国作出厦门贡献!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