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八大水系统一禁渔成效如何 跟着专家"捕鱼"去

2022-12-09 09:55:42 作者: 浙江八大水系

  “一,二,三,用力,起!”甲板最末端传来张华伟的声音,我们闻声前去。原来,他已组织两名船员,将盛满海底泥土的钢制采泥器拉了上来,打开的一瞬间,泥巴倾斜而下,一只小虾蛄赫然躺在其上。章欣怡迅速打开已放好酒精的样本瓶,将其装入“固定”。紧接着,他们用套筛过滤出泥里的各类活物,一一用镊子夹入瓶中。

  天空正下着淅沥沥的小雨,调查船上的我们套着雨披在风雨中忙碌不停,全然忘记了寒冷。终于到了此行最为期待的环节——拖网捕捞,评估近海渔业资源。与船员们一道将网囊奋力抛向大海时,我忍不住暗自许愿:希望真能遇到备受渔民喜爱的凤鲚与刀鲚。

  拖网捕捞

  意外收获大黄鱼

  轰轰马达声中,调查船再度开动。

  绞车滚动,绑有浮子的网绳在眼前逐渐拉长。我们在刘队长的描述下,想象着水面之下的场景:一张底拖网在船后缓缓张开,所经之处,将各类鱼虾蟹统统收入其中。

  匀速拖网半小时后,调查队示意船员们反方向转动绞车,开始起网。渔获终于要登场了。

  我们瞪大眼睛,望着不断露出水面的网身:几条圆头长身、体色泛黄的棘头梅童鱼半挂着,不远处还困着一只硕大的梭子蟹,还有各种海虾。

  好戏还在后头。绞车滚速逐渐加快,我们也加入了船尾拉网的队伍。众人瞩目之下,积聚渔获物的网囊终于浮现水面,大伙儿用力将它拖上甲板。只见海底淤泥将大大小小的鱼虾蟹围成了一团。一股脑儿倒入筐中,调查队员们随即拉来水管冲洗。

  各式渔获逐渐露出了真面目:一只圆头圆脑的曼氏无针乌贼,手一碰就喷出一大片墨汁;数十条棘头梅童鱼中,混着三条泛着银光、体态细长的鱼儿,这就是刀鲚和凤鲚。冬季,完成繁殖的它们从江河洄游至近海深处越冬。

  忽然,轻微的咕咕声在鱼群中响起,一抹独特的亮黄在海水的冲刷下显露出来,“是大黄鱼!”调查队员惊呼声中,我抓起这条漂亮的鱼儿细瞧,手指瞬间感受到阵阵震动,咕咕声再度传来。会叫的它成了此行的意外收获。

  刘队将它的胸鳍折向头部,长度能够到嘴;张开鱼嘴,露出一条红色的唇线。经验丰富的他做出判断:“这不是从养殖户的网箱里逃出的,这是一条野生大黄鱼!”

  回到研究所的实验基地,张华伟带着我们将冰冻的渔获物一一分类、计数、称重、记录:大鮸鱼3条,896.06克;棘头梅童鱼55条,794.59克;口虾蛄28只,557.49克,三疣梭子蟹39只,961.05克……

  “从这次拖网结果初步判断,近海渔业资源结构在往好的方向变化,高经济价值的鱼类有所增多,与以往调查中普遍的小型化、低值化不同,这次渔获物的质和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一旁的刘队总结道。

  一段时间过去,好消息传来——经过11个点的采样和分析,本次调查结果出炉:共发现游泳动物42种,较去年增加6种;其中,刀鲚、棘头梅童鱼、大黄鱼、鮸等关键指示性物种和重要经济物种的资源量较去年均有增加;总体来看,瓯江口渔业资源生物量呈上升趋势,近海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明显增高。

  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发展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八大水系中,温州拥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个入海河口。浙江统一实施八大水系禁渔期制度,海陆联动开展禁渔休渔,组织开展土著物种放流等一系列河口渔业资源养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省里已把首个河口渔业资源养护暨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改革试点放在温州,我们会继续努力,给沿海各地做好表率。”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雄透露,此次调查结果将被录入正在建设的八大水系及近岸海域水生生物本底资源数据库,成为浙江绘制近岸海域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分布区图、制定珍稀濒危水生物种名录、构建八大水系及近岸海域禁渔效果和生态系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的有力参考。